天,不法祖宗,在後宮好生氣,受飲酒……也不知道他們怎麼知道後宮的事的?
甚至萬曆和皇后不同房也被上疏說教一通,把萬曆氣的無可奈何。
當然,萬曆也不是好鳥,明亡於萬曆是沒有話說,確實如此。
但後來天啟四年之前,朝中基本上都是東林黨,是東林黨勢力最大的時候。
那時候可謂眾正盈朝了,天災沒有了?
天啟年間東林黨當國的那幾年,天災一點沒少。
崇禎就是典型的聖君模板,儉樸節約,勤政臨朝,不用太監,信重文臣。
特別是崇禎初的那幾年,幾乎就是標準的明君。
哪怕崇禎亡國,李自成和偽清兩方面都沒有人在道德和治國上說崇禎的不是。
無非是能力高低,但“君非甚暗”算是蓋棺論定,大家都認賬。
那崇禎年間的天災少了?
沒法解釋,就只能扯到虛無縹緲的“氣運”之說。
無非就是說大明氣數盡了。
這個說法,相信的人更多。
包括帝王在內,其實都是信氣運一說。
王朝初立,氣運加身,萬事皆無往不利。
到王朝末期,氣運衰退,天災人禍不斷。
前明亡國時,就是標準的氣數已盡的感覺。
只是這氣數之說,賈芸要敢寫,明天一見報,當晚刑部大牢的單間就給他備好了。
那是真找死!
誰敢說氣數?
誰敢說能斷定王朝氣運?
讖語之說,東漢初特別流行,光武帝劉秀親自動筆和別的勢力打筆仗來解說讖語。
東漢之後,這種事就特別犯忌諱,人主不說,人臣更不能說。
要破局,就不能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賈芸要寫的,是天時人口論。
博聞強記還是基礎。
他原本就記了大量資料,歷朝的食貨志,還有後世學者的研究成果。
特別是明中後期到清前期的小冰期研究,研究文章很多。
順道帶起了很多相關的研究課題。
賈芸要用來還擊的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天時說。
天時說,分為小冰期論和降水帶論。
在此之前,賈芸已經請鄭燮替自己畫了幾幅畫。
並且請張記書局的張煊帶著雕版師傅過來,現場雕版。
這一次的還擊,就不能計算工本了。
雕版再貴也得用。
畢竟現在賈芸還沒搞出銅版畫技術來。
現在的大書桌上就擺放著幾張畫。
北邊的草原。
西北的沙漠,戈壁。
沿著西北到遼東的蜿蜒如龍的長城線。
晉北的張家口到薊州,大山綿延不斷。
這就是巍峨雄偉的燕山山脈。
山脈之中,張家口,薊州,喜峰口,紫荊關,山海關。
大片海域。
還有被這些地方保護著的大周神京城。
一目瞭然,令人印象深刻。
有著畫,賈芸再開筆,說服力無疑要增強許多!
“圖畫上蜿蜒如龍的城牆便是長城,庇護大周的偉大防線,也是華夏兩千年的生命線。也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分界線,沿著這條線,越是向北,降雨就越少,越不適合農耕。可以看到,漠南的地理劃分雖然小,但草場明顯比漠北要多的多,漠北雖大,卻因為降水量太少而遍佈戈壁,草場反不及漠南大。一旦遇到降水減少,或是降雪增多,北方的牧人無法生存時,就會一直南移。這也是華夏從古至今,都面臨的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