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章 自薦

“打起風燈,從書局西到街頭都掛上!”

“東主說了,天寒落雪,街道溼滑,多點幾盞燈給客人照亮。”

“諸位客人,如果無甚要緊事還是請回吧,天黑的早,路不好走,一會再犯了宵禁就麻煩了!”

夥計們有人在掌燈,一人多高的風燈點亮之後,挑高懸在屋簷下,將整個街道照亮。

史玉瓚和袁枚都是看的點頭。

賈芸這行為舉止……大氣!

很多人發了財,仍不改小家子氣,就眼前這些氣死風燈點的是拳頭粗的蠟燭,價格可不便宜。

賈記書局就是為了給這些客人照路,一般人可捨不得這麼做。

外人摔就摔了,關書局何事?

這樣一做,賈芸的名聲和形象口碑當然只會越來越好。

史玉瓚和袁枚當然不會走,師徒二人一徑走到書局門前。

內裡燈火通明。

正中位置賣書的地方,一排排的大書架擺放著一部部大部頭的書籍。

最顯眼的當然是射鵰。

這書已經出了全集,書店裡的客人全部是奔著它來的。

哪怕書局夥計一再強調合集射鵰管夠,但買書的人還是捨不得走,仍然有幾十人在排隊。

一套二十四冊,原價四十八兩,全集折價為四十五兩。

便宜了三兩銀。

之前沒有買的,買這合集當然是合算的多。

合集剛出就引發這樣的風潮,可想而知,幾年之後全城都知道訊息時,書局這裡必定是大排長龍了。

另外還有十開間的堂房就是日報的編輯室。

正中開間是接待室,三開間的屋子裡如同茶館一樣,有編輯接待,夥計上茶,還有幾十張椅子可坐。

就是收訊息,收新聞。

另外就是更新物價訊息。

報紙的物價訊息越來越專業。

還附帶各地的自然災害訊息。

比如山東今夏入秋時有水患,結果很多人判斷今冬菜價會漲,不少聰明人趕緊囤菜,藉此賺了不少銀子。

類似的事越來越多,書局日報的受眾越來越廣不是沒道理的。

不光是士紳們會訂,很多商家也會訂報。

民生,物價,漕運,水澇旱災訊息。

只有官員調任,兵災,叛亂,民變,這些訊息不會登,只能抄錄朝廷的邸抄。

這也足夠專業了。

日報這裡有專業的探事員,另外會花錢買訊息。

很多外來的商人到京城就會派人過來或是自己過來,帶來外地的物價訊息和各種訊息。

這也是報社在大周京城的獨有條件。

換了任何一個大城市都不可能持續不斷有全國各地的訊息匯總。

若是在西安府,雖然也是西北重鎮的大城市,在這個時代想在西北地方見到一個福建人或兩廣人,基本上難於登天。

不是特殊人群根本不會出遠門,更不要說從海南到西安。

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只有京城,官員,舉子,名士,僧道……

全國各地的人都會定期前來,京城內有過百家會館,以省,各府,州,乃至縣為單位,招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家鄉人。

這是時代特有的特色。

甚至延續到後世,在後世的京城,也是有全國各地的招待所,這和紅樓世界的會館感覺是異曲同工。

史玉瓚和袁枚穿過熙熙攘攘的熱鬧人群,已經有個夥計盯上了他們,從大堂另一側迎了過來。

“這位先生,請問有何貴幹?”

史玉瓚的目光已經轉向院落內的東西兩側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