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章 趨衡以養

像紅花泡水,發揮的正是其熱性。

比如夏日長時間吹空調後,忽然發現身體某些部位凍僵不能動,這便是寒氣入體引發的寒症,可以採用熱性藥材來驅寒。

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辣椒水,將辣椒泡水後飲用,能讓身體微微冒汗。

這裡利用的是辣椒的熱性。

中醫講究“熱用陰涼,涼用火熱”,主要考慮的就是這種平衡。

發揮藥材的性質以達到平衡,這是大的方向。

無論是壯陽、滋陰,還是其他養生之法,在選用食材製作食物時,我們都需留意不同食材所具有的不同性質。

有一種說法認為是能量頻率存在差異,但無論其原因究竟為何,我們都應樹立一種意識,即在需要仔細甄別的時候,切不可將不同的事物混為一談。

通常而言,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食用或飲用某一種特定的物品。

因此,在進行判斷時,我們要採用“取類比象”的方法,也就是依據事物之間的相似性進行類比推斷。

什麼東西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左不靠林,右不接水?

答案是蛋黃!

不知大家是否曾留意過蛋黃的這種特質呢?

蛋黃被蛋清包裹其中,彷彿處於天地正中心。

在有需要的時候,蛋黃可以起到補心的作用。

這就是觀察與“取類比象”的過程。

之前提到了在當代,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往往會比較虛弱。

虛弱的時候不一定是腎虛,還有可能是心神虛或者其他方面的虛弱。

有一款湯名為朱雀湯,即開水衝雞蛋湯。

當心魂不定的時候,可以飲用此湯,很快便能讓心神安定下來。

如何觀察自己心神安定與否呢?

當舌頭出現裂紋這一症狀時,表明陰虛已經非常厲害了,這時就需要關注一下了。

這也是經絡養生中的觀面相以知曉身體狀況的方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眼睛上邊發黑,是因為熬夜太多;眼睛下邊發黑,則是由於食用過多涼食,導致胃寒。

除此之外,還可以從日常的行為表現來判斷心神是否安定。

若時常感到煩躁不安、難以集中注意力、容易被小事激怒,那很可能是心神不寧的表現。

而當人處於心神安定的狀態時,會感到內心平和、情緒穩定,做事專注且有耐心。

在經絡養生中,透過觀察身體的其他部位也能獲取很多關於健康狀況的資訊。

比如,若手掌心經常發熱,可能是心火旺盛。

手指關節僵硬或疼痛,可能與經絡不通有關。

耳朵顏色過於發紅,可能是體內有熱邪。

如果蒼白無血色呢?

則可能是氣血不足。

面色也是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

面色潮紅可能是體內有熱;面色蒼白可能是氣血虛弱;面色發黃可能是脾胃功能不佳。

同時,面板的狀態也能反映身體的狀況。

面板乾燥可能是陰虛;面板油膩可能是體內有溼熱;經常起雞皮疙瘩可能是因為陽氣不足、衛氣不固,使得肌膚不能得到充分的溫煦和護衛……

總之,透過觀察面相以及身體的各種表現,我們可以初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時採取相應的養生措施,保持身心的健康。

這些養生策略,調養之機,其實都是在尋找一個平衡,在失衡之地觀原因,以均衡的思想求平衡。

平衡,乃是生命的基石。

當我們在失衡中探尋原因時,便是踏上了迴歸健康的征程。

以均衡的思想求平衡,並非一蹴而就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