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火燒的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我們身體裡的能量。
相當於燒的正是血氣。
血氣消耗,頭髮就會掉。
看一個人的頭髮,其實可以去判斷腎氣足不足。
要是人的耳朵上方那裡頭髮先白,那就是兩鬢斑白,表示膽氣虛。
血,是能量的根基,是人能量的來源。
我們平日裡做不同的事,消耗能量,就是從血液中來的。
能量的來源也分為先天和後天。
先天的能量就是從父母那裡繼承的精氣,也稱為“元氣”或“先天之氣”。
它是我們出生時帶來的,儲藏在腎臟之中,支援著我們的生長發育和生殖能力。
後天的能量則是我們透過飲食攝取的水谷精氣,也稱為“後天之氣”或“營養之氣”。
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透過食物消化、吸收轉化而來的,能夠維持我們的生命活動和身體機能。
恢復能量,人體有一個穴位,湧泉穴。
在足底人字紋交點的湧泉穴,一按若反彈,則說明腎氣足。
經常按摩此穴位可強腎,而刺激這個穴位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路,走路以頭上微微出汗為宜。
能走不騎車,要注意《呂氏春秋》中提到的“三患”,即“好以智矯法,時以行雜公,法以務息民”……好像跑題了,應該是“靡靡之音”“招蹶之機”“爛腸之食”。
什麼是招蹶之機?
每天走多少步比較好?
看個人!
《呂氏春秋》是一字千金的來歷之一,此外,還有如找王羲之的字型等說法。
這些都是應該瞭解的內容,尤其要特別注意那“三患”,當代的生活方式有很多都違背了自然規律。
之前提到揉按湧泉穴可強腎,而穩固腎氣還可以泡腳。
泡腳要泡到承山穴。
承山穴在哪裡?
可以先找到委中穴和崑崙穴,委中位於膕橫紋中點,崑崙處在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這兩個穴位連線的中點便是承山穴。
陸游對泡腳頗有研究,那麼陸游是如何泡腳的呢?
水最好要深深沒過小腿,因為人的小腿上有很多穴位,這樣泡腳才能充分發揮效果。
泡到頭微微出汗即可,這樣會對身體有諸多益處。
若想達到這種良好的效果,需專心致志,在泡腳之時專注於這一過程。
在水中新增一些東西,能讓泡腳的效果發揮得更好。
比如可以放入艾草、生薑、花椒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觸到的物品,方便獲取。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具有一定的溫陽壯陽之效。
當然,我們所說的壯陽、滋陰等功效,最終都要落實到一個臟腑上,真正起作用的地方往往涉及到臟腑。
此外,還可以新增其他東西,如剛才所說,要泡到頭上微微出汗,放入紅花等藥材也能起到類似的效果。
在例行疼痛的時期,可以用紅花泡腳,會感受到微微出汗,疼痛也能有所緩解。
其實這與口服藥物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因為有些藥材太過刺激,難以口服,所以才透過浸泡的形式來吸收。
人體的腸胃、面板都能夠吸收藥效,在體內發揮作用。
比如膏藥,有些刺激性太強的藥材,若直介面服甚至會腐蝕面板,對於這類藥材就不能口服,而是製成藥膏貼在身上進行吸收。
但有時久貼膏藥也會傷害面板,所以直接選擇浸泡的方式來吸收藥材的功效。
這些不同的用藥方式,都是在透過適當的形式,讓藥材發揮它們的不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