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陽下了馬車,安民廠監廠太監劉全還有一名工部主事正跪在門口等候。
“帶朕去火銃作坊看看,不要打擾工匠們,朕就想看看火銃如何做的。”
安民廠內火銃作坊有5處。郭可陽隨便來到一處,看到工匠們正在錘擊銃管。安民廠監場太監在旁邊講解。
火銃銃管的製造工藝是:先用一根筷子粗細的長鋼杆作為冷骨。將燒紅的熟鐵裹在上面,錘擊而成。由於冷骨有一米多長,受到工藝限制,無法一次性將銃管錘擊成型。每根兒銃管兒都分為三段紅鐵裹在冷骨上。不斷錘擊將三段紅鐵連線在一起,最終形成一整根長的完整銃管。三段銃管錘擊成型後,抽出冷骨。此時銃管口徑還比較小,管內也粗糙不平,需用鑽頭將銃鏜鑽大鑽光,就是鑽銃管。
當銃管鑽好後,再用四稜的鋼條將內壁刮光刮淨。這樣發射時沒有阻礙,一根火銃的銃管便做好了。鑽銃管是整個工序中最費力的,一個熟練工一天也就鑽一寸左右,一個月才能完成一根銃管制作。
看完火銃銃管的製作,郭可陽問道,此處可有鎧甲?
“回陛下,安民廠亦有鎧甲作坊。”
“好,便將每種鎧甲都取過來三副,再找幾個擅長用火銃的,朕要試試我大明火銃的威力到底如何。找個寬大的場地,現在帶朕過去。”
劉全帶著皇帝一行來到一處平時試驗火銃的小校場。很快便命人取來棉甲、內鑲嵌鐵片的棉鐵複合甲、鎖子甲、明光鎧各三副。
郭可陽檢查了一遍,並詢問重量,而後只留下鎖子甲(30斤)、棉鐵複合甲(將近40斤)、和明光鎧(70斤)。純棉甲那玩意才二十斤不到,根本就沒啥實戰價值。
而後便命人用鳥銃在20步的距離上依次對三種鎧甲射擊三次,明代一步約是1.5米,也就是30米的距離上射擊。
射擊完了拿來一看,只在鎖子甲的縫隙裡卡住了一枚鉛彈,其他兩種鎧甲居然完好無損。
“哎!”郭可陽嘆氣道,“這破鳥銃要它何用,上陣時還不如拿把長槍好使!”
便把那鳥銃扔到一邊。
接續命人用魯密銃在20步距離上依次對三種鎧甲射擊三次。
射擊過後上前檢視,鎖子甲被前後洞穿,棉鐵甲前面被洞穿,背後擋住了鉛彈但是也有些破損,明光鎧前面被洞穿,後面完好無損。
換上新鎧甲,在50步(75米)距離上繼續試驗,這時候滑膛槍的不靠譜精度體現出來了,有的鎧甲三槍都沒打中。郭可陽揮手命令繼續打,每副鎧甲命中為止。
50步距離上的實驗結果是,鎖子甲依然被洞穿,棉鐵甲前面洞穿,後面完好,明光鎧前面被砸出個大的凹坑未洞穿。
最後換到70步(100米)距離上試驗。三個魯密銃射手輪番上陣噼裡啪啦打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將鎧甲全部命中。郭可陽心中嘆息只可惜這個時代的工藝造出來線膛槍。滑膛槍的精度真是讓人無語。
射擊結果拿過來一看,鎖子甲前面被洞穿,後面完好,棉鐵甲前面被打的凹了進去未洞穿,明光鎧前面的鐵片上也就打出個白點。
命射手拿來射擊用的火藥,一看居然是顆粒火藥,看來明朝人已經知道了顆粒火藥比粉末狀火藥威力更大的情況。
看完實驗結果,郭可陽這下心裡算是有了底。對明末的火銃毀傷能力有了直觀認識,對下一步的火槍設計改進也有了一個初步的方案。
郭可陽來到安民廠大堂,命將作坊匠頭都叫過來。五個匠頭誠惶誠恐的來到安民廠大堂,半路上監廠太監反覆交代,待會兒見皇帝時的禮節。
來到大堂,五個匠頭撲通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有喊皇上萬歲的,有喊皇爺萬歲的,有磕了一個頭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