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個道理。”朱厚照點點頭。
“勳貴也要、衛所兵也罷,都成了一潭死水了,科道官是流水的官,活水入死水,才能讓水保持新鮮。但是科道官巡察之事,日後難免也會流於形式,多則十來年,少則五六年陛下就要換一種方式了。”
“那換什麼方式?”
“呵呵呵.....陛下,那時臣掩於黃土之內,臣也不知了。”
待陳金走後,朱厚照仍在思考剛剛與陳金的談話,本來是想問問他有無夏臣在外為非作歹的訊息,結果被他糊弄了過去,但是他的建議很好,是啊本來就沒有什麼天下萬世不易之法。
可惜他年齡大了,不能留在自己身邊了。
陳金出了乾清宮心裡也不免惆悵,回想起弘治十八年,當今天子剛剛登基之時那些糟心事。
孝宗晏駕,韃靼犯邊,進攻大同宣府。邊軍羸弱不堪,宣府戰死兩千餘人,丟了六千多匹馬,正處於國喪期的皇帝大怒,令京營聽徵,出團營二萬出擊毫無作為。
經此一事,皇帝決心整頓,令兵部、科道清理京營,先從上四衛開始,當時兵部侍郎熊繡等奉敕清查騰驤四衛軍人勇士,竟然查出詭冒食糧者一萬三千九百還有餘,
於是就建議“除其名籍。舍餘發原衛,民丁及失迷鄉貫者發京衛,各收充軍役,送營操練,自後內臣所進勇士必實其家屬,乃聽補役,復役必兵部月一驗送,而後廩之。凡五年必籍其人,而核其數,衛官軍政必由兵部考選賢否,以定去留。著為例。”
皇帝同意了,可是勳貴、內官勾連一起,屢屢從中阻礙,皇帝年少耳根子軟,最後反責問諸臣,“諸事俱從舊制,況以前決,此曹從何為輙肆奏擾,其不體憲綱甚矣,法應究治,姑貰之。”
那意思就是算了,京營之所以這般,那都是因為以前舊制,與現在的內臣、勳貴無關,還是老樣子吧。
如今皇帝聽從楊廷和的建議再次整頓京營,會不會又是虎頭蛇尾?
就從皇帝對待一種勳貴的態度上,大機率會。
想到這裡,陳金心中又是不免一嘆。
乾清宮裡和宮外的兩重嘆息,彷彿穿越了重重宮牆和喧囂的街市,帶著無盡的憂愁與無奈飄散在空中。
但是嘆息歸嘆息,活還是要乾的。
禮部的效率很高,待陳金走後不久,禮部的覆議就被送到了宮裡來了。
朱厚照看著禮部覆後對事情的起因後果一方面有了大概瞭解,同時也知道了禮部王瓚如今體會到自己用意。
本來朝堂上下對於日本人行徑義憤填膺,紛紛上書皇帝,要求日本國給個說法,對於宋素卿本人,朝堂大部分官員的意思殺了了事。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給事中張翀、御史熊蘭奏道:各夷懷奸讎殺,乞明其罪。
王瓚回去細細體會那朱厚照的言論也奏道:日本夷人宋素卿來朝勘合,乃孝廟時所降,其正德時勘合,宋素卿稱為勘合被宗設奪去,但是臣等以為其言不可信。
二夷相殺,釁起宗設,而宋素卿之黨被殺眾。且宋素卿以華從夷,畢竟乃幼年時之事,而其人至今還是效順,原來被陛下宥免,毋容再問。
如今地方審訊不出什麼,應當令地方官押解其入朝,且其不是本國人了,不如禮部交涉之。
朱厚照於是親自御批道:“準禮部所奏。”交給陳敬趕快用印付禮部執行。
正在此時,張大順近道:“萬歲爺,皇后殿下求見。”
朱厚照聞言便知其所為何事,原想著拒絕,但是又恐其多想,於是道:“快傳。”
於是暖閣中侍從之人便紛紛退了出去。
皇后進來見皇帝端坐御榻道了一聲陛下萬福。
朱厚照笑道:“來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