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的學生:“老師,我昨晚把這本樂譜全都背下來了,我們是不是可以學新的內容了?”
他:“…………”
維蘭德先生!維蘭德先生管管你兒子吧!他晚上不睡覺就是為了背一整本樂譜,見鬼的他還全都背過了!這種記憶力你送他來學什麼音樂,讓他去當間諜都比這靠譜吧!
第三個星期:
“老師?該起床練琴了。老師?”
“什麼?這就天亮了?!我再……呃,今天我們出門、出門,先不練琴了,我帶你去聽其他音樂家的演奏,觀摩學習也是必要的一環。”
“好。”
a few hours ter……
“你覺得怎麼樣,silber?”
“跟老師彈得差不多。”
“啊?真的嗎?”
剛才聽的可是大師級別的演奏啊,難道老師我真的有這麼厲害?(雖然覺得哪裡不對,但年輕的老師還是非常高興)
第四個星期:
“老師,該起床練——”
“今天出門!出門!出門!”
a few hours ter……
“你覺得剛才酒吧裡那個鋼琴師彈得怎麼樣?”
“跟老師彈得差不多。”
“……?”
等等,那種水平也叫差不多嗎?你老師我好歹也是能登上大廳的音樂家啊!不對勁,很不對勁!
“silber,你不覺得老師跟他彈的,有億些細微的差距嗎?”
“嗯……剛才的曲子他彈錯了4個音,按下每個琴鍵的間隔也不同,但公差在05秒內,完全可以接受。人的手無法做到100的精密度,出現誤差在所難免,老師跟其他人彈鋼琴的時候也有類似的誤差……”
“不不不不不不完全錯了!你在說什麼?你在說什麼東西?!你學的是鋼琴不是在工廠冷血無情地加工螺絲釘!”(不可名狀的鋼琴老師尖叫)
第五個星期:
“聽著,silber,鋼琴是一種感情的藝術、靈魂的表達,你要用心去體會……”
“沒聽懂。”
“啊,啊……總之,你所謂的‘誤差’都是音樂情感表達的一部分,包括按下每個琴鍵的輕重,偶然間加快或者放緩的節奏,都是隨著音樂家的心情來的,每一處細微的不同正是音樂家的‘個性’所在,嘗試將你的心情灌注到音樂中……”
“嗯。”
“讓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你想象一個平靜、安逸的場景,想象你的家,想象故鄉一樣的寧靜與溫柔……”
雖然學生在情感表達方面有些欠缺,但老師還是很欣慰的,因為他的學生真的很聽話。除了不是很聽人話(?)之外,他的學生真的很聽話。
第六個星期:
朋友問他:約納斯,你最近心情不好嗎?我剛才路過你家,聽到你彈的曲子像是要殺人。
他:……你聽錯了,那是我的學生在練琴。
朋友:天哪,那你的學生真的是個天才,我彷彿從他的曲子裡聽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