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不是正式稱呼,各朝各代都沒有這個官職。
但是能稱為‘大帥’的,那地位都相當崇高,一般為地方實力派對自身的稱號。
超脫朝廷的官職,為一方霸主者,才可稱為大帥。
諸葛哲猛然睜開疲憊的雙眼,有些懷疑地看向解明:“你說的大帥,難道是......楊忠嗣?”
解明傲然道:“正是楊帥。”
李徹一臉茫然地看向諸葛哲。
楊忠嗣,這個名字很陌生,翻遍原身的記憶也未找到。
但‘楊’這個姓氏很特殊,乃是前朝國姓。
果不其然,接下來便聽見諸葛哲說:“楊忠嗣乃是前朝皇室之人,若論輩分,殿下您還要稱他一聲舅舅。”
李徹聞言,頓時訝然。
原身的母妃是滅國之君煬帝的妹妹,如此算來,那楊忠嗣竟是煬帝的兄弟?
“不對啊,楊家皇族都被陛下殺得差不多了,剩餘的也都軟禁在帝都。”李徹疑惑道,“沒聽說過還有煬帝的兄弟流落在外啊?”
諸葛哲點了點頭:“確實如此,但楊忠嗣不同,他在大慶和關外都是一個不能提及的人物,殿下不知其名也正常。”
李徹諸葛哲見滿臉崇敬,似乎對這位大帥頗為推崇。
以諸葛哲的人品,被他崇敬之人應該也是一個忠勇之輩。
既如此,為何又不能提及呢?
諸葛哲如數家珍般細細說來:
“他乃是前朝文帝的養子,也就是煬帝的義兄。
其生父是前朝徵北將軍衛煥,乃是文帝近臣,桓朝上將。
開皇十年,北胡入侵,衛煥為先鋒入敵陣,身中數十箭卻死戰不退,最終寡不敵眾戰死。
前朝文帝憐其英勇,便將其子收入宮中當做親子養大,改國姓,賜名忠嗣。
楊忠嗣和煬帝一同長大,互為玩伴,情同手足。
煬帝繼位後,將其封為西域都護使,屯兵於安西都護府。
又因他作戰勇猛,戰功顯赫,很快就名震西域。
陛下滅桓朝之時,他本欲回朝救援,奈何西域各國趁桓朝無力,在吐谷渾的帶領下大舉入侵安西都護府。
楊忠嗣只能奮力抵抗,雖重創了西域各國軍隊,但終因糧草不足,寡不敵眾,只得帶軍撤回。
而此時陛下大軍已經攻入帝都,桓朝滅亡。
楊忠嗣悲憤欲絕,欲和陛下死戰到底,副將以全軍性命苦苦相勸,無奈之下他只能放棄。
又聽聞陛下遷桓朝權貴世家出關外,便決心前往。
他從胡人的地盤借道而行,眾多胡人部落畏懼其威名,無人敢阻攔,最終成功抵達寧古郡。”
李徹聽得此人生平,心中不由得有一種不真實感。
忠良之後,一生征戰,從大慶最西邊打到了最北邊。
如此強悍的戰績,而且都是和外族對戰,足夠入個武廟了,怎麼可能寂寂無名呢?
諸葛哲似乎察覺到了李徹的心思,又說道:
“殿下之所以不聞其名,那是因為當今陛下曾多次派人以大將軍之職勸降他。
然而,楊將軍全部辭之不受,並表示他楊忠嗣生為桓朝將領,永不向大慶投降。
陛下大怒,但那時新朝剛建,國內百廢待興,關外這邊又剛剛穩定。
陛下也不想因此出兵,而搞得各部族人心惶惶,邊境不穩。
而寧古郡這邊之所以不聞其名,是因為楊將軍到了這裡後,發現世家和蠻族的勾當,頓時大怒。
楊將軍多次好言相勸,可其他家族之人早就利慾薰心,自然不理會。
楊將軍忠勇雙全,不忍心與曾經同朝的同僚們刀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