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章 大宋軍魂

好充分準備,等待最佳時機,然而,他的這些謹慎建議卻被一些急於求成的官員視為畏縮不前。

辛棄疾在鎮江積極籌備北伐期間,還不忘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生活狀況和他們對北伐的支援力度。他看到百姓們雖然生活困苦,但依然對王師北定中原充滿期待,這更加堅定了他抗金復國的決心。他組織民眾修繕城防、籌備糧草,希望能為北伐戰爭提供堅實的後方保障。

然而,好景不長。南宋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複雜而激烈,辛棄疾剛正不阿的性格和他那強烈的主戰思想,使他成為了主和派官員攻擊的物件。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他就被彈劾罷職,黯然離開了鎮江前線。

離開鎮江那天,辛棄疾望著那尚未完成的抗金大業,望著那些與他並肩作戰的將士們,心中滿是悲憤與無奈。“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他仰天長嘆,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他知道,這或許是他此生最後一次為抗金復國而拼搏的機會,卻如此輕易地被剝奪。

回到鉛山瓢泉後,辛棄疾的身體和精神狀況都大不如前。他常常獨自一人坐在書房中,對著牆上的寶劍發呆,回憶起自己一生的坎坷經歷和未竟的事業。他時而悲憤地拍案而起,時而又黯然神傷地長吁短嘆。但即便如此,他心中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民族命運的關切從未熄滅。他將自己的滿腔熱血和無盡悲憤都傾注於詩詞創作之中,那些流傳千古的佳作,成為了他在這黑暗時代中最後的吶喊。

韓侂冑倉促北伐,由於準備不足和戰略失誤,宋軍很快陷入困境,最終以失敗告終。南宋朝廷不得不再次屈辱求和,割地賠款。辛棄疾聽聞這個訊息後,悲痛欲絕,一病不起。他深知,自己一生為之奮鬥的理想徹底破滅,南宋王朝也將在這偏安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歲月悠悠如矢,辛棄疾已屆暮年。他的身軀不再矯健如龍,往昔的颯爽英姿已被歲月的風霜侵蝕,兩鬢蒼蒼如霜雪覆頂。然他的眼眸深處,那團熾熱的火焰依舊灼灼燃燒,透著堅如金石的篤定與執著無悔的信念。一日,他踱步登上那座熟稔於心的山丘之巔,俯瞰著腳下這片他愛得深沉、痛得徹骨的大地。這片土地,承載了他一生的壯志宏圖與綺夢幻想,見證了他的榮耀輝煌與落寞悵惘.

他的思緒悠悠飄遠,憶起往昔的金戈鐵馬、崢嶸歲月,想起那些曾與他並肩浴血奮戰、生死與共的兄弟袍澤,心間五味雜陳,感慨萬千。此刻的他,已全然超脫了個人的得失榮辱、浮沉貴賤,亦不再縈懷於詩詞文章能否傳頌千秋、流芳萬古。他所牽念繫懷的,唯有這片土地能否重歸安寧,百姓們能否掙脫苦難的枷鎖,暢享太平盛世的和樂幸福.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辛棄疾偶爾也會與來訪的友人談論起國家的局勢,話語中雖仍有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種對後人的期許。他期望年輕一代能夠汲取教訓,莫要重蹈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懦弱求和的覆轍。他對友人說:“吾輩老矣,唯願後生可擔起復國之重任,莫使我大宋山河永淪敵手。”

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辛棄疾在瓢泉的故居中溘然長逝。那一夜,瓢泉的水似乎也在嗚咽,為這位英雄的離去而悲泣。他雖帶著無盡的遺憾而去,但他的名字和他的精神,卻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成為中華民族不朽的傳奇。後世之人,每當誦讀起他的詞作,都會被他那深沉的愛國情懷所打動,被他那雖九死而不悔的崇高精神所激勵,在歲月的長河中,他的光芒永不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