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章 大宋軍魂

,皆由她精心定奪。庭院之中,她親手植下花卉,每一朵盛開的花都飽含著她對新生活的期待與對丈夫的深情。“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這般寧靜和美的生活畫卷裡,亦有範氏默默操持的身影。她與辛棄疾相伴於溪邊漫步,於亭中對飲,雖無繁華盛景,卻有著平凡日子裡的溫馨與安穩。

然而,命運的波瀾並未就此平息。帶湖莊園失火,那一場大火吞噬了他們多年的心血與回憶,辛棄疾痛心疾首,仿若又一次經歷了理想的崩塌。範氏雖亦悲傷,卻強忍著淚水,在廢墟之上安慰著丈夫。她柔弱的雙肩,此時成為了辛棄疾的依靠。她輕聲說道:“君莫傷懷,只要你我相伴,何處不可為家?”

於是,他們舉家遷至鉛山瓢泉。瓢泉之地,山水清幽,宛如世外桃源。辛棄疾漸漸在這田園生活裡尋得了一絲慰藉,他筆下的農事之樂,亦有範氏的功勞。當他“夜雨醉瓜廬”時,是範氏在一旁默默守護,為他披上禦寒的衣衫;當他“春水行秧馬”時,範氏亦在田埂上含笑眺望,眼中滿是對丈夫的愛意與自豪。

“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辛棄疾對百姓生計的關心,範氏亦是全力支援。她時常隨著丈夫走訪鄰里,將家中的衣物、食物分發給貧苦之人。有一年大旱,範氏與辛棄疾一同在庭院中設壇祈雨,她虔誠的模樣,令辛棄疾動容。待雨水降下,她又與村民們一同歡慶,那爽朗的笑聲迴盪在瓢泉的上空。

但在靜謐的夜晚,辛棄疾獨處書房,望著牆上的寶劍,仍會不時長吁短嘆。範氏看在眼裡,疼在心中。她會在此時端來一杯熱茶,坐在辛棄疾身旁,輕輕握住他的手。“夫君,你心懷天下,此志可嘉。然當下時光,你我相伴亦為珍貴。且寬心些,或許轉機就在不遠。”她的聲音溫柔而堅定,似能撫平辛棄疾內心的焦躁。

有一回,辛棄疾舊疾復發,臥床不起。範氏日夜守在床邊,悉心照料。她親自煎藥喂水,為他擦拭身體,眼中滿是憂慮與關切。在她的精心護理下,辛棄疾漸漸康復。病癒後的辛棄疾對範氏更是充滿感激與愛意,他為範氏寫下一首小詞:“卿似春風柔繞指,伴吾幽夢度流年。瓢泉歲月情無限,共話桑麻心亦甜。”

歲月悠悠,他們在瓢泉的日子就這樣緩緩流淌。雖有報國無門的愁悶,卻也有著夫妻間的情深意篤。範氏用她的溫柔、堅韌與愛意,陪伴著辛棄疾度過了這漫長的閒居歲月,成為他生命中最堅實的依靠與最溫暖的港灣。

辛棄疾以 64 歲的高齡再度出山,奔赴鎮江抗金前線。他的雙鬢早已斑白,身軀也不復往昔的矯健,但那雙眼眸中燃燒的熾熱火焰,卻比任何時候都要濃烈。

初到鎮江,辛棄疾便馬不停蹄地投身於軍事籌備之中。他登上北固亭,極目遠眺,望著那曾經被金兵鐵蹄踐踏過的江北大地,心中五味雜陳。滔滔江水奔騰東去,似在訴說著無盡的滄桑往事。江風呼嘯而過,吹起他的白髮與衣袂,他彷彿看到了當年孫權在此建都時的雄圖霸業,又似乎聽到了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赫赫戰功。“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他揮筆寫下這《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既是對往昔英雄的緬懷,更是對當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痛心疾首與對北伐大業的殷切期盼。

在軍營裡,辛棄疾親自勘察地形,繪製軍事地圖,與將士們同甘共苦,日夜操練士兵。他向年輕的將領們講述著自己年輕時在北方戰場上與金兵浴血奮戰的經歷,傳授他們排兵佈陣的策略和克敵制勝的技巧。“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他深知此次北伐關係重大,絕不能重蹈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出兵而兵敗的覆轍。因此,他極力主張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