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逛郵電書店時茗子遇上毛毛著的書,看過毛毛著的第一卷,茗子一直在等待它的下卷出版,一是一睹為快,二是可以作為藏書。
參加工作以來,自以為留下最寶貴的就是書和歲月留下的印記了。所以對自己一直等待出版的某一本書籍,茗子是很用心搜尋的了。2000年6月第一版,她買的及時了,價格不菲,40元,連帶一光碟,遇上喜愛的書,也顧不上太貴,欣然買了吧。好在以自己的經濟還承擔得起。
兩天時間一口氣讀完了,有了讀書的心情,真是分秒必爭,如飢似渴。就連來三陽坐公交車上的車上稍停幾分鐘,她的書便翻過一兩頁。倒是有一段時間沒有如此焦渴的心思,她希望這種讀書的幹勁可以一直保持下去,願在有限的時間內做一個書呆子,博覽群書。有意義的書籍在我人生中一直都起到了很重要,這本書更是如此。
這本書詳實記載著鄧公這位偉大的政治家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因為作者是他的女兒毛毛,所以書中能體現鄧公作為父親,作為一個普通人,需要愛與親情的一面。茗子這本書有幾點體會。
一、鄧公作為一名政治家,他不僅代表的是他個人,他所形成的理論和信念,指導著他的工作實踐,指導著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踐。一個領導人深刻的思考,所形成的結論的對錯,很多時候決定著國家百姓的福祉。理論和實踐中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抓經濟發展,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經濟建設。
在文革期間,他的這一想法無法付之實施,但經過多年冷靜分析和思考,他更加堅定了這一點。於是在1973年他復出工作時,大刀闊斧地進行全面整頓,即使頂著層層的阻力,也是義無反顧。
1976年他再次復出,制定了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使中國在找到了自己在歷史中應有的發展道路。可以說,鄧公以他幾十年革命歷程的經驗,以他在“文革”中所進行的思考和實踐,奠定了理論的基礎。鄧公深愛著祖國和人民,做出傑出貢獻。
在他的一生中,在他所進行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實踐中,他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就是要讓中國儘快強大起來,人民儘快富裕起來。縱有千般事物萬種思慮,在鄧公心中,國家和人民高於一切。他把一生的目光和心血全部放在了國家和人民身上,並最終提出了三個有利於作為判斷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可以說,鄧公作為最高領導人的工作實踐歷程,就是中國逐步走上經濟發展的實踐歷程。
二、鄧公的性格特徵。鄧公性格沉穩深沉,寡言少語,經常保持沉默,不言不語,不容易表現內心世界的喜怒哀樂。說他是“綿裡藏針”,在工作實踐中他總是“舉重若輕”,他對事物的態度是敬畏但不迎合,這種敬畏是真誠的,而不迎合也是堅定的。
鄧公是永遠的樂觀主義者,對於事物,他從來不會只看一時一事一種趨勢,而總是從長遠的、歷史的和發展的角度來分析問題、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即使在最為艱難的歲月,他也從來沒有意氣消沉和彷徨無措,更沒有喪失信念和信心。
情如潮水,史如山。毛毛從女兒的角度去寫作為父親的鄧公,它比從一個黨史專家的角度去寫作為政治家的鄧公更為親切、感人。讀者從中不但能感受到政治家鄧公的思想、品格、氣節、胸懷和膽識,同時還可以觸控到作為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好爺爺乃至好朋友的鄧公的人倫情懷。
儘管毛毛在寫作時儘量保持客觀冷靜的敘述語調,但她畢竟是一個女兒,寫的又是大喜大悲的歲月,在大喜大悲的情節切換時,她不可避免地帶著感情的衝力,她那越寫越快的語速,那特別強烈的傾吐慾望流淌在全書每一頁中。
這部書文筆流暢,樸實、真實、感人。毛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透過我父親及整個家庭在十年中的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