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章 第95集《妙法蓮華經》

心不退轉了,內凡位了。到了內凡位的時候,基本上,這個菩薩他會怎麼樣?他跟以前不太一樣了,他已經進入三賢位了——十住、十行、十回向。特別是在十回向的尾端的時候,他一定要閉關進修了,因為他即將突破見道位最後一道的根本無明。所以,他這個時候要經過暖、頂、忍、世第一的四加行,這個時候他必須要專注地、精進地在法義上思惟了。

而釋迦牟尼佛當初的這段因緣就是進入了內凡位了,四加行位了,所以他對於世間的因緣開始放下,而追求無上菩提,心不退轉。

首先我們必須把他當時的階位弄清楚。

辛二、正明求法

為欲滿足六波羅蜜,勤行佈施,心無吝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頭目髓腦、身肉手足,不惜軀命。

時世人民,壽命無量。為於法故,捐舍國位,委政太子,擊鼓宣令,四方求法,誰能為我說大乘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

前面是說明釋迦牟尼佛求法的時間點跟他的階位,這以下就正式說明他求法的情況。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為了滿足六度功德的圓滿,他怎麼做呢?“勤行佈施,心無吝惜。”六度之首,它的開始就是佈施波羅蜜。那麼他當時做一個國王的時候是怎麼佈施呢?我們看。“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象馬就是當時的交通工具,還有七寶,還有國城,土地城邑,乃至於他的眷屬,妻子、奴婢、僕從,這個是外財的佈施。甚至於內財的佈施,佛陀的頭目腦髓、身肉手足,不惜身命。

一個菩薩能夠做到內財的佈施,那就不是資糧位能夠做得到的了。所以在菩薩戒裡面佛陀警告凡位的菩薩,不能燃身供佛,不可以的。《梵網經》是通凡通聖的,是凡聖共修的,不像瑜伽菩薩戒。瑜伽菩薩戒只是針對凡夫。《梵網經》裡面有很多是聖人的境界,析骨為筆、刺血為墨、燃身供佛,這都是加行位菩薩以上乃至於法身菩薩的境界。尤其是到了內凡位,他更精進。到了內凡位的時候,他的內心“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

當時的人民壽命無量,所以這個福德很大。釋迦牟尼佛為了追求一佛乘的妙法,捐舍國位,把這個國政委託太子,然後就“擊鼓宣令,四方求法”。他怎麼說呢?有誰能夠為我宣說大乘的微妙法門,吾當終身供給走使,做他的侍者。

釋迦牟尼佛的因地,諸位!你要是經論慢慢看多了就會知道,在十方諸佛的因地裡面,他的特色叫做勇猛精進,他特別精進勇猛。當然,勇猛精進表現的方式不一樣,有些人表現在佈施,有的表現在持戒,有的表現在忍辱。釋迦牟尼佛的精進特別表現在求法,這個很重要。因為整個轉凡成聖,尤其是在資糧、加行到見道的時候,他突破無明妄想就靠智慧!所以他的精進表現在求法,這個是正確的,他為了求得這個一佛乘的妙法而精進。

辛三、求得法師

時有仙人來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華經。若不違我,當為 宣說。

就在釋迦牟尼佛四方求法的時候,當時在山中有一個修行人,就來到山下,跟國王稟告說:我心中有大乘微妙法的傳承,名《妙法蓮華經》;你如果能夠遵循我的教誨,當為宣說。

前面講到釋迦牟尼佛精進求法他的條件,他開出的條件是“誰能為我說大乘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他提出這個條件。那麼現在終於因緣成熟了,這也是怎麼樣?感應道交了。眾生有感,菩薩有應,終於因緣成熟。

辛四、受法奉行

王聞仙言,歡喜踴躍,即隨仙人,供給所須,採果汲水,拾薪設食,乃至以身而為床座,身心無倦。於時奉事,經於千歲,為於法故,精勤給侍,令無所乏 。

國王聽到這個仙人這麼一說以後,他的內心是“歡喜踴躍”,然後就放棄了國家,捨棄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