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說,你發覺到,尤其到年紀大就很明顯,你經常去憶念某一個人憶念某一件事情,你就要有心理準備了,這就是你臨終的罣礙已經出現了。你要趁有生之年,趕快把心中的地雷拔掉。否則,在臨終的時候就是業力推著你走,但是你不想走。為什麼不想走?因為你心中留戀你的娑婆世界。
我們說厭離娑婆,其實誰在乎外在的娑婆世界!我們在乎的是我們心中所執著的某一個人事那個娑婆世界,你就是執著那個東西。然後就把你今生所有唸佛的佛號全部破壞掉。一個影像就夠了,前功盡棄。
所以這個空觀是很重要,就是怎麼樣?你一定要有理觀的清淨心,你還要有事修的清淨心,你要有一定的調伏力。然後你這樣子做,你臨終只要十句佛號就夠了。只要你心中的顛倒想一放下,阿彌陀佛光明就自然照進來了,十念往生就夠了。但如果你今天抓住妄想不放,阿彌陀佛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你把門給關起來。
所以這個地方,“常樂觀如是相,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親近處”,就是觀察空性,把心透過調伏慢慢地迴歸到清淨,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辛二、重頌 分三:壬一、頌總標;壬二、頌別釋;壬三、頌行成
壬一、頌總標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有菩薩 於後惡世
無怖畏心 欲說是經
應入行處 及親近處
本經的修學空觀的調伏,不是為了往生,它主要是為了講經。說若有菩薩在佛滅度以後,遇到了各種的惡因緣,你心中依止無怖畏的心,安住忍辱地,調柔、寂靜、安穩,來為人解說《妙法蓮華經》,應該怎麼辦呢?應該修“行處”,就理觀,你要憶念理觀的清淨心;你還要透過戒定慧修事修的清淨心。要兩種清淨心,你就能夠以無怖畏心來說是《法華經》。這是總標。
壬二、別釋 分二:癸一、頌約遠論近;癸二、頌非遠非近
那怎麼做到理觀、事修呢?我們看別釋,這個地方分兩段。
癸一、頌約遠論近
先持戒,遠離十種過失。
常離國王 及國王子
大臣官長 兇險戲者
及旃陀羅 外道梵志
亦不親近 增上慢人
貪著小乘 三藏學者
破戒比丘 名字羅漢
及比丘尼 好戲笑者
深著五欲 求現滅度
諸優婆夷 皆勿親近
若是人等 以好心來
到菩薩所 為聞佛道
菩薩則以 無所畏心
不懷希望 而為說法
寡女處女 及諸不男
皆勿親近 以為親厚
亦莫親近 屠兒魁膾
畋獵漁捕 為利殺害
販肉自活 炫賣女色
如是之人 皆勿親近
兇險相撲 種種嬉戲
諸淫女等 盡勿親近
莫獨屏處 為女說法
若說法時 無得戲笑
入裡乞食 將一比丘
若無比丘 一心念佛
我們先看第一段的“別明十法”。
第一個,“常離國王,及國王子,大臣官長”。第一個,遠離有權勢的人。
第二個,遠離兇險。對於這種兇險、遊戲的,這個要遠離,要遠離兇險跟遊戲。
第三個,遠離邪見。這種旃陀羅,外道的邪知邪見的修行者。
第四個,遠離二乘。“亦不親近,增上慢人。”二乘人的特點就是法執特別重,而且他對這種空性的執著特別厲害,所以他容易得少為足。你跟他在一起,二乘人他是屬於少事少業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