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布什教授的“微分分析儀”雖然是模擬計算機的巔峰之作,但它在計算速度和精度方面都仍不足以應付海量運算的需要。
宋鴻飛不得不面臨著一個大問題,他的彈道研究和槍械設計都需要大量的精確計算,但這臺模擬計算機在海量的計算工作中仍要寄望於繁複的手工操作。
在沒有儲存器的時代,雖然也可以透過“程式設計”執行包括迴圈、分支、子程式等複雜的操作序列,但由於沒有“儲存程式”的概念和功能,因此“程式設計”相當複雜。
所有的資料、演算法都要事先編制好,並透過打孔機在作為儲存介質的紙帶上打好孔。
主要弊端就是“程式”與計算兩分離,程式指令存放在機器的外部電路里,每執行一個不同的程式,都首先需要人工扳動各種開關、重新接通數百條連線線路來進行“程式設計”和執行,一次程式設計和除錯往往需要好些人花費幾天的時間,才可以進行幾分鐘的運算。
程式設計和操作員的工作最考驗認真和細心,能夠忍受著繁瑣複雜的瑣碎工作,it實驗室專門徵召一些受過大學教育、特別是學習過天文學計算的年輕女生,從事這些複雜而又繁瑣的工作。
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這些年輕女性以特有的耐心和細心,為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默默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宋鴻飛不由默默讚道:“她們開創了計算機程式設計師的時代,她們是全球第一代的碼農!”
在it的這一時期,宋鴻飛和布什教授對“微分分析儀”進行了很大的最佳化改進,逐漸加入了繼電器使之進化成為機電式計算機。
在當時,計算機技術開始經歷從機械模擬式到機電式的發展演進。
這段經歷使得他對早期計算機及其發展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深刻體會到了模擬計算機的諸多不足。
宋鴻飛在it對微分分析儀的改進,使機器的計算效能和效率都有了質的飛躍,做出的優異成績有目共睹,人人交口稱讚。
在改進最佳化的過程中,宋鴻飛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計算機與數學理論及其應用之探討》,獲得it電子工程碩士學位。
穿越而來的宋鴻飛知道,在後世的資訊時代,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的資訊科技,可以說就是始於現代電子計算機。
在當時,也已經具備了研製電子計算機的技術能力,電子計算機和機電式計算機的研製幾乎是在同一時期開始的。
實際上,從20世紀初期開始,科學家們就在爭論進行數值計算的機器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結構。
宋鴻飛在小組討論會上發言道:“模擬計算機終將會被電子計算機取代,這是現代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
宋鴻飛建議布什教授:“應及早將重心從改進模擬計算機轉為研製電子計算機,掌握先機和制高點。”
布什教授仔細思考了宋鴻飛的提議,他非常贊同宋鴻飛的觀點。
布什教授很明白,繼電器、機電式的效能有上限,繼電器的開關速度為每秒50-100次,使得機電式計算機的速度受到限制,而電子管每秒可以開閉數千次,比繼電器快很多。
it的微分分析儀經過改進後,能達到每秒3-4次加法運算,每3-5秒一次乘法運算的速度,但可以預計它的效能也已達到了極限,布什教授非常認同未來的前景在於電子式計算機。
布什教授大力支援宋鴻飛對電子式計算機進行研究,同時也作為他的博士研究課題,並表示將盡可能的提供一切幫助。
布什教授不知道的是,他和宋鴻飛的一番探討談論,引起了宋鴻飛翻飛如潮的心緒,他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宋鴻飛知道,人類歷史上經歷三次工業革命,推動了科技和文明發展的巨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