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產量比去年還多了幾成。
連續兩年的豐收,小麥的存量足,導致北平城內的糧價大幅下迭。為了防止糧賤傷農,萬磊與鐵鉉商議之後,緊急調出“國庫”中的二十萬銀元,平價收購糧食,一部分運到保定河間兩府去販賣,以調劑餘缺。更大一部分被運到了遼東。
由於剛剛經歷戰火,遼東糧食基本上絕收,糧食缺口很大。為了避免養出墮懶的遼東百姓,萬磊這一次沒有直接撥糧給百姓,而是以工代賑,即給遼東百姓派發工程,幹活給糧食,不幹活就沒飯吃。
萬磊給遼東派下的工程量一點都不少,修路修城池,開荒地挖溝渠,建堤壩設港口等工程都上馬,還有開礦伐木建工廠等等,而最重要的一項工程是在遼陽附近的太子河上建立一個大型水壩。
遼東的水資源比順天府豐富得多,不過水流落差小,水力資源還是不足的。萬磊之所以大建水庫,一方面是為了利用水力資源來帶動水磨,生產出急需的水泥;另一方面是為了調劑水資源,防治旱澇不常,以便於對遼河平原進行農業開發。
建水壩這種大型水利工程,不是說建就建的,選好址之後,還要在河道邊開挖出一條排水道,然後才能開始堆石填江造壩,橫斷江面之後,還要用鋼筋混凝土來加固,投資一點都不能少。
為了完成這一工程,萬磊可謂是花了無數心血,從選址到籌備施工,他都派了很多人去實地考察,畫出很多地形圖回來供他參考,最後把大壩的選址定在了離遼陽三十里外的青河谷,那一帶是一個大型峽谷,水庫建成之後,水位可提升十五米,蓄水容積預計達上億立方。
這個水庫一旦建成,不但有足夠強勁的水力來推動水磨用以水泥生產,保證城鎮與廠房建設所需要。同時也可調節水資源分配,保證遼陽附近數萬頃土地的灌溉,以便開發出一個東北糧倉來。
而這一個工程只是樣板工程,萬磊還計劃在遼河,渾河等支流上興建水壩,建立一個完整的水利系統,以調節洪旱,促進下游遼河平原的農業開發。除了遼河平原之外,錦州一帶的大小淩河也可以進行水利開發,就連鴨綠江也可以開發利用。
當然,要建立水壩工程,最重要的是保證水泥供應。北平城外建有一個水泥燒製廠,水泥的燒結不難,難就難在研磨。而水泥的工藝要求是兩磨一燒,由於沒有粉碎機,只能靠水磨來研磨,生產效率低,價格高啟,一般的工程建設還真捨不得用。
水泥燒製廠成立了近兩年,按要產品分配,順天府得到了近千噸水泥,除掉用去的部分,還有六百多噸,全部運到了遼東。同時,萬磊還給燒製廠下了大訂單,要求燕商會在兩年內提供四千噸水泥,以後新建成的水庫就有燕商會三成股份,同時允許燕商會在水庫邊建立大型水泥廠,利用更大型的水磨機來生產水泥。
萬磊如此重視水庫建設,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水泥,要開發遼東,他需要大量的水泥,不只是要用來建立堡壘防線,還要用來建立禦寒的民居,更要用來建設水利設施,以保證農業生產,畢竟遼東離中原太遠,糧食運輸成本太高。如果產糧不足,養不活幾十萬人口,那遼東的工業化建設也就無從搞起了。
五月初五,端午節,北平城內舉行了賽龍舟比賽,萬磊槍傷好得七七八八了,也蒞臨比賽現場觀戰,十幾條小龍船在後海上角逐,鼓聲陣陣,岸邊還聚集了數萬百姓,不論男女,都在拼命地納喊助威。
這種群體性的慶祝活動,北平城搞了很多次了,不過這一次比較特殊,觀戰的有來自遼東的參觀團,這些人親身感受到北平城的富強與文明,跟來自保定河間兩府的參觀團一樣,都是無限嚮往。
“賢侄,聽說你過幾天就去遼東?”鐵鉉坐在萬磊身邊,一邊微笑著觀戰,一邊低聲交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