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時候我就開始儘可能的自食其力,雖然家境並不差,但我一直銘記18歲之前信誓旦旦對父親誇下的“海口”,18歲之後我要自己養活自己!上了大學,我開始半工半讀,在一個酒店從服務生當到領班,讓我很早就有了自力更生的體會,每次回家同學們都是從家長手裡領生活費,我卻可以用打工掙的錢買些禮物帶給家人,這讓我享受到了透過自己的雙手給家人帶來快樂的自豪和滿足感。
大學之後獨自在南方闖蕩了很多年,也更讓我對一個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性格和心理才更容易在社會上生存深有體會。那就是一定要堅強,要自信,要有責任心,要努力。
可以說,從大學畢業至今,我獲得的一切都是我自己選擇和努力的結果,雖然我稱不上成功,但卻很享受自己創造的生活,也很感謝父母對我個性的塑造。
風風的爺爺奶奶是工人,從小就把孩子送到鄉下,一直到上小學才接回市裡。因為沒有文化,孩子也比較多,他們並不怎麼重視對兒子個性的培養,加上脾氣不好,忽視親情的表達,父母和家庭帶給他們的是冷漠和壓抑的感覺。他沒有辦法像我一樣能夠把學業堅持下來,能夠按自己的意願選擇發展方向,而是高中畢業就早早上班了,從事的大多都是些吃苦受累的工作。
我們之間強烈的反差讓他更傾向於接受我受到過的家庭教育,親情缺乏是他的遺憾,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總想把小時候沒有得到過的關愛一絲不少地給予他,也想盡可能的避免相同的不幸帶給自己的孩子。於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一拍即合。對待孩子方面,父母一定要有一個統一的觀念和原則,否則不但容易發生矛盾,更容易造成孩子無所適從。
我是從99年開始接觸早期教育的,並開辦了一家早教機構。見識和閱讀了大量先進的早教知識,讓我對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們對孩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想最終的目的,就是讓他順利地融入社會,做一個快樂,健康,積極向上,有責任心,能擔當的普通人。而不是簡單地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考上一所好大學,早早成為神童或是人格不全的“成功者”。
明確這一點,我對兒子的教育也基本採取開放和寬鬆的策略,重點培養他獨立,自信,勇敢的男人氣概,這在比較封閉的國內,在應試教育為主的今天,或多或少是有一些異類,也被身邊不少朋友批評過,說這種個性化的*式教育並不適合國內的發展,尤其我給孩子的自由空間太多,被認為過於嬌慣了孩子。
風風從出生起至今一直是我們親手帶大的,我沒有麻煩父母們,不僅是出於怕他們辛苦,也是怕大家的教育方式出現不同,反而會影響了孩子的成長。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有點嬌縱的痕跡,要不就是好吃懶做,要不就是任性霸道。相比起來,一直是我們自己帶大的風風,在性格和脾氣方面明顯強多了,自理能力也好了很多。
經常看到有的媽媽剛打算要求孩子,就有奶奶忙著把孩子護起來,說,孩子還小,要求他那麼多幹嘛呢?長大了再教也不遲啊!有的孩子快上小學了還不會繫鞋帶,吃飯還要老人們追著喂,我一直懷疑這樣的孩子將來能有多少作為。中國的高考狀元在美國各大學遭拒,為什麼呢?還不是因為在人家眼裡,這些孩子都是一些高分低能的小怪物?
大的方向我們總能保持一致,就算有小的偏差,也會揹著孩子在私下裡進行溝通。一般情況下他管教孩子的時候我很少干涉,而我教育孩子的時候他也很少插嘴,尤其是批評責問孩子的時候,因為沒有可以求助的人,沒有保護傘,一切都很順利和簡便,而他也很乖巧聽話。
在我們家裡,風風不僅是一個小孩子,也是一個家庭的正式成員,他不是附屬品或是小太陽,而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