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威力,只求基礎,循序漸進。
他現在當然要以這三本功法為主,至於具體練哪本才有效果,就只能一個個的試;數年修行失敗,在這方面他的信心真的不是很足。
這是行舟的第一個夜晚,烏蓬船行舟半日,繫留在一處叫楓橋的渡口,清風習習,明月當空,意境緲緲。
河面上隱隱有歌聲唱道:
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這就是凡俗,而他卻要遠離這樣的世界。
……心神感受著天地靈機,這些小東西他已經很熟悉了,就彷彿周圍有無數的螢火蟲,在他身旁翩翩起舞;但他就是抓不住這些小精靈,沒法把它們匯入身體,化為已用。
雙眼微閉,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兩耳屏卻外界一切干擾,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凝韻聽息。
這是道門打坐修行的標準知識,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炁。
然後,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內自然生出甘涼津液。
就是口水。
此津液乃煉天地靈機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補益之效。待至滿口,送至咽喉,引頸吞之,汩汩有聲,亦可幫助入靜。
修道初入門時,就不要妄談什麼經脈之說,人體內練最佳的載體就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吐沫;有靈則為津,無靈是口水。
所以,道人們之間吵架,就從來沒有互相吐口水的,捨不得!
道家稱為“長生酒”,日:“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行炁既久,成為自然,即使不用意領,氣息自回丹田之內,彷彿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
平時只將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細細,納惟綿綿,若存若亡,似有似無,方為真息。
隨著修煉功夫的長進,津液愈加甘美無比,若非修真之士誰能知之?直到靈機運轉不再需要津液來補助,而是直接引靈入體,鍛鍊經脈,才算是真正進入引氣境界。
候蔦就是卡在了這一關,他的口水始終就是口水,變不成津,如此蹉跎歲月。
按照參同引源的法門,緩緩調動天地靈機,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那些靈機小精靈不再拒絕,而是規規矩矩的向他飛來,每一次呼吸都能吞下一大口靈機,和著口水往下嚥……
他被巨大的驚喜所包圍,就這麼簡單?簡單的難以置信!這就是道門正宗功法的神奇?
在渡過最初的驚喜後,理智迴歸,他覺得有必要證實這一點;修行不能誤打誤撞,知其然還得知其所以然,才是真正修行的態度。
於是又換了個功法,開始使用太上導引……仍然很成功!
再使用龍虎會徵,下丹田引氣同樣有效!
心中明白了點什麼,再次變換功法,使用他數年來收集的幾種大陸貨……嗯,引氣效果確實不如道門正宗功法,但卻沒有本質的區別,仍然能夠引入靈機!
於是他明白了,這就不是功法的問題,而是他身體本身有了變化!
心中喜悅,多年困擾他的桎梏已去,怎不教人心曠神怡?
……有物含靈體,無名本自然。赤龍藏宇宙,白虎隱丹田。北斗南辰下,眉毛助睫邊。灰心行水火,定息見真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