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注7)

鑑別臣子的忠奸,永遠是擺在帝王面前一道無解的難題,

時移世易,有些人當初可能很忠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世事的改變,會變得不那麼忠心,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很多被稱為忠臣的人,大多是因為他們沒有背叛的本錢和時機。世上真正的忠貞之士又有幾個?一旦他們有了本錢,有了適當的時機,那麼野心就會隨之而來,在加上一點膽量,也許整個歷史都會被改寫。

比如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曹操,不就是這樣麼?

雄心與野心的區別有時候只是成功與否,成功了,那就是雄心壯志,失敗了那就是狼子野心。書寫在紙上的歷史就是這般勢利,因為不勢利的書寫者的頭顱早已經被割下來掛在了城門口,他們書寫的歷史也化作了灰燼隨風飄散在空中。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勸諫說要親賢臣,遠小人,這簡直是歷朝歷代中出現得最多而又最空洞的話,誰是賢臣誰是小人,如何分辨?恐怕也只有等到那人蓋棺定論後才勉強有個結論吧!可是,一個故去的人的忠與奸還重要嗎?

所以,李嗣源選擇了他的女婿石敬瑭作為河東節度使,選擇了他的乾兒子李從珂作為屏護京師洛陽安全的鳳陽節度使。一個是他的女婿,一個是他的乾兒子,那他親兒子李從厚的江山應該穩如泰山了吧!

很可惜,世事往往不如人預想的那麼美妙,正是這兩人,一個宰了他的親兒子,奪走了後唐的皇位,一個又殺了那個宰他親兒子的乾兒子,直截了當地終結了後唐的傳承。

作為李嗣源女婿的石敬瑭,顯然不那麼看中血緣的關聯,更看中臣子的忠心與能力,而且,劉知遠還是他妹婿,於是,河東節度使的高位就落到了劉知遠的手中。

無論代州還是忻州,都屬太原府管轄下,是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他不得不來,況且忻州是太原的門戶,他也不能不救。

忻州是他不能不解的結,耶律安端是他不得不面對的對手。

在來的路上,瘋和尚、白福通等人已經把所知的情況告訴了李風雲,加上現在看到的,李風雲想得很明白。

耶律安端的存在,對劉知遠如此,對他李風雲其實也是如此,不將耶律安端打跑,劉知遠根本沒有多餘的兵力救援鎮州城,所以,對於李風雲來說,眼前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打敗趕走耶律安端。

注1:大內惕隱:遼代官名,掌管大惕隱司,類似宗正。耶律阿保機設立的一個新官職“惕隱”。它的職務是管理迭剌部貴族的政教,即調節貴族集團的內部事務,以便確保他們對阿保機的服從。有“惕隱治宗族,林牙修文告”的說法。

注2:神冊三年:即公元918年。

注3:晉王:當時的晉王是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與石敬瑭的後晉沒有干係。李克用與李存勖父子一直都沒有承認後梁正統,與後粱分庭抗禮。

注4:天顯元年:即公元926年。

注5:唐昭宗乾寧二年:即公元895年。

注6:後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

注7:取自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

第百三十章 聽說讀書人都好這一口

慶功宴上來了很多人,李風雲看到率領不到一千騎兵跟在李風雲後面殺賊的那名武將也來了,戰場上他們沒有機會說話,戰後,他又急於回忻州佈置防禦,所以直到這時才算正式見面。

他緊緊抓住李風雲的手,手很溫暖,也很有力。

他叫郭威,忻州城的守將。

李風雲很驚詫,雖然在戰場上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