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1部分

論戰》。

………………………………

第四百七十章 大意失荊州

一連串不利的訊息傳到李風雲耳中時,李風雲已經在少林寺呆了一個來月。

聽到這訊息,李風雲臉色一變,拍案道:“行軍打仗怎可如此猶豫不決?杜帥呀,如果你沒有攻打燕雲十六州之心,當初就不該向瀛洲進軍,大可留在鎮州集聚糧草。

既然已經出兵瀛洲,就應該一股作氣打下去。一錘子砸不下來,便加一錘子,直到砸下來為止。契丹軍是新敗之師,又不善於守城,燕雲十六州境內心向大晉的人頗多,用人填,也要把燕雲十六州給填下來。

可是才丟了兩千兵馬,又決定不打了,帶兵往回撤。

往回撤就撤徹底一點,撤到貝州、冀州就地防守,也是不錯的選擇,就算撤到博州,撤過黃河又怎樣,老子就不信,在被打得稀里嘩啦,滿地土匪的河北,契丹人能堅持多久。

可是你怎麼能又突然改變主意,再次向鎮州進發?這般朝三暮四,朝令夕改,還打什麼仗?你當帶兵打仗是兒戲麼?

耶律德光不是傻子,他會眼睜睜看著你率軍去到鎮州,依託鎮州堅城,擺好陣勢跟他對決麼?簡直是在做夢。

耶律德光一定會選擇一個最不利杜帥的地方,對大晉三十萬大軍發起攻擊。

不成,我要趕回去,搶在局勢完全敗壞之前,看能否救回大晉這三十萬大軍。”

一旁的蘇語儂驚道:“又去打仗?你身上的天人五衰都還沒有祛除……”

李風雲打斷蘇語儂的話,大聲道:“祛除什麼,連了然大師那般有本事的人都祛除不了,何況是我?能壓制得住就成!我明天就出發……不,現在就向慧法方丈和了然大師辭行,立刻就走,我擔心走晚了便什麼都來不及了!”

蘇語儂見李風雲這般急迫,心知事不容緩,急忙收拾行囊。

李風雲、蘇語儂帶著丁猴等親兵,當即向少林寺辭行,並借了數匹快馬,加上他們原本的坐騎,每人有兩三匹馬匹,歇馬不歇人,立刻向北方而去。

果然不出李風雲所料,耶律德光的大軍並沒有在鎮州城下等著杜重威的三十萬大軍,而是轉頭向杜重威三十萬大軍撲來。

杜重威等率軍開往鎮州,命張彥澤為前鋒,十一月二十七日,兩軍相遇於滹沱河中度橋,張彥澤率精騎捨命爭奪,耶律德光見張彥澤所率精騎勇猛無比,契丹鐵騎不敵,紛紛被斬落掉入滹沱河中,損失過大,下令撤回橋上的兵馬,放火燒橋。

這時,杜重威大軍趕到,晉軍與契丹軍隔河而望,彼此叫罵不已,誰也奈何不了。

杜重威下令築寨,大晉兵馬和契丹兵馬隔著一條滹沱河駐紮下來。

滹沱河,俗稱浮滔河,發源於河東忻州泰戲山一帶,向西南流經太恆山與五臺山之間,至界河折向東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東流至河北,與滏陽河相匯成子牙河後入海。

當滹沱河從太行山穿出後,河道驟然變寬,從原先的六七十丈突然變為六七百丈,雖然是冬季,真正的河水沒那麼寬,但也有一兩百丈的樣子。

滹沱河的河水其實不算很深,不過河床中沉積的淤泥並不適合馬匹或兵卒涉渡,而且這是在冬天,無形中又增添了涉渡的難度。

李風雲趕到滹沱河晉軍大寨之時,晉軍已經與契丹軍對峙了四天,契丹軍似乎並不急於進攻,一隊隊騎兵只是在滹沱河的對岸來回巡邏,防止晉軍偷渡過河。

晉軍也在不停地加固營寨,佈置防務,似乎真的打算與契丹人長時間對峙下去。

來到帥帳中,拜見了杜重威,李風雲急道:“大帥,這滹沱河看似安全,其實對我軍極為不利,此處不能久呆,需速戰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