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也算是故人了而且事情到這份上,趙十一娘活著其實比死不會舒服多少——更重要的是,在她打算『報答』趙十一娘後,發生了太多事了,她知道了高溶就是趙淼,她做了他的皇后
這個時候再回頭看,很多事情都淡了。
煩心之下,楊宜君也索性不管了。她沒有說什麼原諒、寬恕,但也沒有一定要趙十一娘如何的意思。
如今趙十一孃的事就這樣懸著了,關在宮中內獄好長時間,還是趙娥見風頭過去了,將人弄了出來。只是她有些怵高溶這個兒子,也不敢安排趙十一娘來壽仙宮,只敢讓她呆在掖廷。
掖廷那兒多的是宮婢,趙十一娘如今的身份說不準是什麼,貴人、宮娥、宮婢?她倒沒有去做宮婢,服勞役,人在掖廷還有宮婢伺候——掖廷令也知道她背後是趙家,是太后,說不定就有起來的時候,不敢很得罪人,一些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
如今外頭怎麼稱呼趙十一娘都不大對,一般輕蔑些的便叫她『趙姬』,尊重些的便稱做『趙娘子』。
趙十一娘一直呆在掖廷也不是辦法,趙娥就想著給她過了明路,弄到壽仙宮來。就算后妃的品級一擼到底了,好歹身份上給個說法,自己這邊照看著,也能在宮中過活至於說送出宮什麼的,趙娥是從來沒想過的。
后妃送出宮去?除了皇帝死了,出宮去出家,或者接受兒子供養,大燕可沒有後妃出宮的先例!
趙娥不太敢和高溶提這個事,就想到了和楊宜君說。楊宜君是皇后,管這種事是名正言順的,誰也說不出什麼來。
而楊宜君才做上皇后,趙娥忖度著她肯定是要多做好人的這件事應該不難辦——趙娥並沒有用『宮權』換趙十一娘,以如今趙十一孃的價值,遠遠不能和宮權相比。實際上,有沒有趙十一娘這件事,趙娥都是會交出宮權的。
這個時候提趙十一娘,其實就是拿她做一個添頭。覺得自己這邊這麼爽快交出宮權了,一點兒小要求而已,就和一樁大生意做完,要了一個小贈品,有什麼不能答應的?
楊宜君其實已經不在意趙十一孃的處境了,之前因為趙祖光這個『故人』鬆了手,沒有一定要追究,這個時候再窮追猛打做什麼?但高高興興給要害死自己的人謀出路,也是夠膈應的了。
所以她沒有做什麼保證,而是低聲與趙娥道:「大娘娘有所不知,此事我也無可置喙,這原是官家下的令,旁人誰敢多嘴?說起來,趙娘子雖說年輕、犯了些錯,可到底沒有什麼大礙,我有什麼的,樂得不寬和些呢?只是官家這裡是個檻兒。」
楊宜君的話,聽在趙娥耳朵裡是合情合理的是的,趙十一娘差點兒害了楊宜君,可她這不是沒事兒麼?很多時候,人都只能看到自己,以及自己身邊的人受到的傷害,對於別人的傷害會有很大的低估!像趙娥這種身份尊貴之人,就更是如此了。
楊宜君如今是皇后了沒錯,但過去很長時間裡她的身份地位是遠遠低於趙十一孃的,更別提趙娥了。趙十一娘害她,都沒有成功,她有什麼好記恨的?如今她又剛剛坐上皇后之位,立足未穩,施恩以討好她這個太后,甚至是趙家,有什麼不對嗎?
至於楊宜君害怕高溶介意,有些忌諱在這個事裡出力,趙娥也是理解的。她這個做母親的都怕自己的兒子,更不要說是一個新婦了——趙娥又哪裡直到高溶、楊宜君兩人是如何相處的。
甚至於,趙娥還思量著高溶為什麼這樣不高興她都沒想過高溶是在意被殺的宮女秋桂的性命,她首先想到的是高溶在給楊宜君出氣,畢竟他確實是寵著楊宜君的。但這般行事,總覺得不像是高溶平時的作風了,趙娥怎麼想都想不通。
左思右想,趙娥終於想到了一個過得去的理由:高溶本來就不願意趙十一娘入宮,當初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