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頁

的,這只是以防萬一的手段罷了。&rdo;&ldo;我只是提醒一下,知道即可,你身子未大好,先去休息吧,有什麼事再叫僕役們來找我,莫要自己一人出門。&rdo;眼見母親離去,孫紹也鬆了口氣,只是這一天一直呆在家裡也無聊來著,也罷,便先去看看有什麼書吧。

進了這房間看查,發現也沒有太多書,原來的藏書大多在吳侯府上,自從搬出來後也得了一些饋贈,只是畢竟原先底子不厚,這些多是一般士族子弟都能得到的書籍,很多孫紹前世也已通讀過,不過既然沒什麼事,就先看看再說吧。先是翻看了一本《尚書》,發現上面有不少注釋,都是自己以前沒見過的,眼見得是這個時代的私注,這本書應該是《古文尚書》,但也與自己的前世所見有不少很大區別,在篇幅和內容上各有側重,不過這抄書人的書法可卻是相當的不錯,這可是正宗的飛白書。上面的不少注釋見解有些繁瑣,但也多有佳語,應該算中規中矩的漢代註疏,當然和鄭玄那動輒數十萬言的著述是沒得比的,在熹平正經後這些經書的版本應該是用官方力量固定下來了,此列書籍都有了一個大致統一的標準,以此平息持續了幾百年的今古文之爭(其實這個爭議一直就在民間存在,不是官方確認就能平息得了的。)。應該說《尚書》本身確實對現代人來說枯燥無味,甚至有些虛偽而令人噁心,說白了這就是官話的始祖,換了任意一個普通人來看,只要不是做研究的,都很難有興趣看太久。只是這些注釋頗多又有些價值,孫紹才耐著性子粗讀了數遍,(他看書都是先粗讀幾遍而後挑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地方精讀)再找那些重點的地方,在上面做上標記,以備後日再看。隨即把這本書扔到一邊,再取下一本《東觀漢記》,前世自己確實也喜歡歷史,這本書現代已是失佚了,雖然有更經典的《後漢書》(範曄的,不是謝承那本),不過人都對得不到的更加期待,孫紹便一心撲在了這上面,書中也有不少注釋,不過前後的筆跡卻是不同,雖是同一書體但畢竟區別還是不小的,哪怕以孫紹那十分不濟的書法水平也能看出來,可能是此書經了幾次轉贈,故有此不同。不過他也沒太放在心上,再者自己對東漢的制度,地理,文化等也必須有足夠的理解,於是他便直接跳過紀的部分而直奔諸志而去,貪婪地來吸收這個時代的知識。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