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思考之間已經是發動了第三輪的衝擊,季漢軍已經扔完了自己手裡的重標槍以及兩根輕標槍,雖然成功的破壞了孫紹軍的防禦陣型但是他們很快的退了下去開始進行射擊,連續不斷的部隊繼續從後面湧上前來,季漢軍硬抗這樣的攻勢顯得非常的吃力,沒有用太多時間這些人的體力急劇的消耗,眼見就要支撐不住了。突然對方陣型之中發出了一聲尖嘯,聽起來像是骨哨的聲音,隨即那些正在纏鬥的步兵紛紛往後退並且分開陣型,雖然孫紹軍緊追不捨並且成功的逼近並且殺了不少敵人,卻還是被他們隨手亂扔的垃圾延緩了速度沒有辦法追上,這個時候季漢軍突然把陣型放開,一隊槍騎兵從後面沖了出來,足有一千人,對著孫紹軍進行正面的衝擊。雖然說他們認為騎兵不是這麼使用的,正面衝擊就算是西涼鐵騎這樣的強兵也不可能撼動有一定準備的步兵部隊。
但是非常驚訝的是這些人再一次看到了他們手裡的標槍,毫無疑問這一輪射擊下來完全足以起到驅散陣型的作用,就算是以孫紹的部隊的堅韌也沒有什麼有效的對抗他們的辦法,只得擺好陣型結實的捱了他們一輪,死傷無數之下緊緊地結好陣型向前緩緩的移動,企圖擋住這些手裡已經沒有遠端武器的騎兵。不過他們很快的拿出了騎槍並且開始加速,長槍從上往下斜向刺擊,命中之後立即鬆手,不少士兵因為被腦門上一槍直接結束了生命,陣型也被大幅度沖開。然而西涼騎兵們卻沒有太多因為掌控不住身體而落馬的,竟然完全靠雙腿控住戰馬完成投擲和衝鋒的動作,這可是一般人需要非常長時間的蓄力才能做到的(成建制使用騎槍的騎兵,除了他們之外就只有虎騎兵以及加裝了雙邊馬鐙的孫紹軍近衛騎兵了,前者不經常出動,而且威名太盛基本上出場了就會被人記住從而想辦法針對;不過後者人人數非常的少,而且缺乏足夠的經驗,即便跟那些裝備馬刀和弓箭的輕騎兵相比也只能靠硬拼取得一點優勢。西涼軍跟遼東軍的不同在於他們習慣於重騎兵的戰鬥方式,擅長使用標槍而非弓箭來進行遠端攻擊,雖然面對純粹的輕騎兵的時候有些困難,但是畢竟這些人面對一般的步兵的時候確實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且西涼軍也不是沒有輕騎兵,戰鬥力比較單一組成的東北邊軍還是更強一些),竟然讓本來完整的陣型被完全撕破了。呂蒙也是急忙命令部隊後撤併且射擊敵人的戰馬,勉強算是擋住了西涼軍的進攻,不過損失卻是依舊的大,最後不得不撤退回去。
在戰鬥結束之後巴蜀軍團的高層也開始商談今後的計劃,這一次戰敗也使得他們看到了季漢軍並非沒有底牌,同時也是打消了之前又有些萌動的輕視心理,現在大家也是得到了孫紹送過來的指導方式,正在考慮將來對抗季漢軍以及魏國軍隊的方式。當然對於失敗雖然感到頭疼但是沒有那種焦躁了,這裡的地形除了適合大部隊的硬撼之外缺乏必要的機動空間,而且他們的攻擊路線已經基本上沒有保密可言,只能選擇相對穩妥的斜谷道,自然是被提前預知了,也就只能靠實力跟敵人硬拼。
在這一段時間的戰鬥之中他們也是意識到自己之前無往不利縱橫益州平原的連弩手往往沒有辦法發揮太大的作用,的確這些人用於要塞防守和進行伏擊是神一樣的作用,然而在進攻之中面對有著重鎧以及大盾防護的重灌步兵基本上只能是撓癢,軍隊的輕步兵往往也難以在狹窄地形的混戰中佔得便宜(機動性優先的山路步兵理論在狹窄地形的混戰之中弱點完全暴露了,士兵們無法面對裝備比自己更好的敵人,同樣沒有辦法利用機動性優勢形成區域性優勢或者兩面夾擊之類的情況,結果只能在山路上跟有準備的敵人死磕,導致損傷慘重)。高層們也在反思自己這樣的做法是否正確,這樣的戰鬥的確穩妥卻是相當的浪費生命,而且敵人完全料得到進攻方向根本沒有任何的突然性,打起仗來可謂束手束腳。對於季漢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