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
但即使是這樣,由於受限於地利,經過幾百年發展的熱那亞城面積依舊不大,人口也不算多,甚至為了方便運輸和儲存貨物,很長一段時間它都沒有城牆,直到前些年海盜猖獗,才被迫修建了一道簡易的城牆。
熱那亞的位置如此重要,維欽託利自然不會忽略,派遣了將近2000戰士駐守該城。
但根據羅馬探子收集到的情報,這支駐守熱那亞的高盧叛軍不但對該城周邊地形不熟悉,竟然沒有在西邊那條河口旁建立崗哨,而且也比較懈怠,晚上就全部縮在城內,很少在城頭巡邏。
於是,在三月初的一個月圓之夜,凱撒派出一支船隊,為了避免被該城的高爐叛軍發現,還特地繞了一個大圈,最後抵達距離熱那亞城西三里外的另一條河的河口,這裡有大片的灘塗地,便於船隻衝灘。但是這裡泥滑沙陷,個人行進尚且困難,大部隊登陸則幾乎不可能,所以即使在白天高盧人也很少到這裡巡邏。
但船隊中的幾百名水手和木工毫不猶豫的跳入河灘地,拖拽著特製的舢板,揹負著工具,在能將自己雙腿深深陷入的淤泥中辛苦勞作了近兩個小時,終於搭建起了一座簡易的碼頭,其長達上百米的“船橋”一直延伸到岸邊斯考利大道旁。
接著第十三軍團士兵們攜帶著長梯、攻城弩炮、以及拆卸過的攻城車等攻城器械,開始登陸。
去年第十三軍團就在凱撒的帶領下躲過龐培艦隊的封鎖、乘船穿越亞得里亞海、冒險登陸伊庇魯斯海岸,士兵們已經有了不少經驗,而且事先在撒丁島還經過多次的訓練,所以他們組織有序,很順利的就到達了岸邊。然後按照計劃,先切斷熱那亞城與外界的通路,再悄悄包圍整座城鎮,經過一番休息和整備之後,在天剛矇矇亮之時開始全力攻城。
城中駐守的高盧戰士主要來自高盧南部,他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山林之中,第一次來到海邊,很不習慣溼冷的海風吹拂和無休止的海潮咆哮,再加上他們與高盧大部隊隔著崇山峻嶺,時間長了,又沒有發現任何羅馬軍隊的蹤跡,抱怨之心和思家之情在心底迅速生長,於是他們變得懈怠,天一黑就只想著躲進屋裡睡個好覺。
所以當羅馬第十三軍團士兵抵近熱那亞城下的時候,絕大部分高盧戰士還在睡夢之中。直到羅馬士兵破城之後,高盧戰士才匆忙聚集起來、進行反撲,不少人甚至都兵甲不整。
戰鬥持續至上午,最終高盧戰士被包圍全殲。
佔領熱拉亞城的第十三軍團立刻開啟港口、開放碼頭,滿載著凱撒軍隊的龐大船隊陸續在各個港口靠岸。
由於凱撒事先經過周密準備,熱那亞碼頭儘管忙碌而熱鬧,但整個登岸過程被組織得有條不紊。
剛剛完成登陸的第七軍團在凱撒的催促下,稍事休息之後就攜帶著兩天的口糧,向北進軍,而隨後登岸的其他軍團也陸續向北進發。
熱那亞和波河平原之間隔著長達七十多里的崇山峻嶺,不過多條河流流淌其間,形成了連通南北的平坦河谷,羅馬人又因為商業的需要,在河谷中修建了堅實的道路,因此羅馬軍隊的行軍不但迅捷,而且還很順利。
即使在半途中遭遇了一個高盧人的哨卡,那本是維欽託利特意囑託手下建立的,它的作用是每天都要派人去熱那亞瞭解情況,然後再向高盧軍隊總部彙報情況,由此可見維欽託利瞭解熱那亞的重要性,因此保持著警惕。
但哨卡內的高盧戰士們長時間未見敵蹤,不免懈怠,等發現羅馬軍隊時,已經陷入了包圍。
羅馬第七軍團輕鬆碾滅了這個哨卡,花了一天多時間走出了山谷隘口,很快抵達了托爾託納城下(dertona)。
托爾託納是因為熱那亞而繁榮起來的小鎮,作為商品中轉地的它並沒有像樣的城防,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