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是枝兒也好,……說誰都行,只別說是花兒。”古氏就道。
“信德堂的郎中來了,要給花兒治傷,回去一說還能不知道是咱花兒?這一來一回的,耽誤多少功夫。”連守仁就道。
“還有藥,縣城裡的藥肯定比鎮上的要齊全。就是缺什麼稀有的藥材,也好找宋家想辦法。”連繼祖道。
“這麼說也對。”古氏就道,“花兒,你看那。”
連花兒咬著嘴唇沒有說話。
“要我說,先就送你去縣城。到時候,娘找塊帕子將你的頭蒙上,你不說話,誰還能猜出你是誰?”古氏就道。
連花兒的目光就閃了閃。
“到時候,就算有人問,我就說是……是你老姑吧。”古氏又在連花兒耳邊輕聲說道。她打算讓連花兒冒連秀兒的名。家裡幾個女孩子,連花兒最大,和連花兒年齡最接近的就是連枝兒和連秀兒。連枝兒長的瘦弱,連秀兒雖然只有十四歲,身量卻長開了,只比連花兒稍微矮一點。讓連花兒冒連秀兒的名最能讓人信服。就算以後對景,也不至於太離譜。
連花兒想了想。就就點了頭。
連守仁就把事情向連老爺子和周氏說了,連老爺子和周氏都沒反對,連繼祖就出去叫了一輛馬車來。
“藥熬好了。”這時蔣氏就端了熬好的藥送過來。
連花兒已經用了史郎中留下的藥膏,腿上的疼痛稍好了一些,她哪裡願意吃李郎中的藥方熬的藥。就說要趕緊去縣城。藥就先不吃了。
連守仁和古氏將連花兒抱上馬車一溜煙地走遠了。
連蔓兒心中鬆了一口氣,暗贊王幼恆的安排巧妙。信德堂宋家的本錢,能不能讓連花兒滿意,是無需別人來擔心的。
“姐。二哥,小七。”連花兒將連枝兒、五郎和小七招呼道一起,被連花兒的事情一打岔。她差點忘了正事。“我有個賺錢的點子。”
“啥點子?”聽到連蔓兒又想到了賺錢的墊子,幾個孩子都很興奮。
“咱煮花生賣。”連蔓兒道。
這個點子,還是因為何氏,連蔓兒才想到的。他們耮了一麻袋的花生,總有七八十斤。現在的花生水分還很足。連蔓兒就煮了一些來吃,用的是她前世最熟悉的蒜蓉花生的方子。
那天給了何氏一些,何氏吃了就讚不絕口,還想向她要。何氏最愛吃零嘴,都是從鎮上各個鋪子裡買來的。嘴巴養的有點刁。連蔓兒看的出來,何氏說她做的花生比鎮上賣的都好。是實話,並不只是為了佔便宜。
她逛過那些鋪子,知道鋪子裡賣的都拿大鍋炒出來的,吃多了容易上火,還會弄的一手一嘴的黑。而煮的花生只有鹹味,溼漉漉地,會吃一手的水。都比不上她做的花生好吃,而且吃起來乾淨、乾爽。
“就是咱們吃的那個蒜蓉花生,咱們多做一些拿到鎮上去賣。”連蔓兒繼續道。
“這個能賺錢嗎?”連枝兒就問。
“我算了,能賺錢的。”
連蔓兒就掰著手指頭,開始算賬。花生要乾透了之後,帶皮賣,可以賣到十二文錢一斤。如果剝了皮賣花生仁,就會更貴。而鎮上賣的帶皮熟花生,最便宜的煮花生也是十二文錢一斤,最貴的炒花生是十八文錢一斤。
“他們的都沒咱做的好吃,咱每斤就賣二十文錢一斤,每斤能賺六文錢。”連蔓兒道。
“那十斤不就是六十文,一百斤就是六百文錢?”五道。
“咱耮的花生,連本錢都省了,一斤就能賺二十文錢,咱還剩下有七十斤,能買一兩多銀子那。”五郎道。
“咱先賣咱自己耮的,要是賣的好,咱還能收生花生,繼續賣。”連蔓兒道。
“第一次,咱先做三十斤的吧。”連蔓兒道,“十斤給幼恆哥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