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1部分

帝紀第一》:“太祖文皇帝守文氏,諱泰,字黑獺,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農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遁居朔野”。《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單于之裔”。

古有仇猶國,公元前457年被晉國智伯所滅。《史記;樗裡子傳》記:“智伯之伐仇猶,遺之廣車,因隨之以兵,仇猶遂亡”。今山西盂縣東北有仇猶國遺址。仇猶與蚩尤音近,其國或為蚩尤遺裔所建。

蚩尤部落遺裔之向南遷者,不見經傳,但存口碑。黔東南苗族史詩《楓木歌》,說苗族始祖姜央(炎)是從楓樹樹心中生出來的。苗族學者聯絡《山海經;大荒南經》記:“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謂楓木”。論證苗族為蚩尤之裔'12'。《苗族簡史》載:“川南、黔西北一帶有蚩尤廟,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從楓木中生出苗族始祖之傳說,實涵蚩尤再世之象徵意義。

《尚書;周書;呂刑》將蚩尤與苗民相提並論:“蚩尤惟始作亂,延及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制以刑”。說“作亂”是從蚩尤開始的,延及平民,無不以各種方式取人財物:群行攻劫曰寇,殺人曰賊,以鴟張跋扈為義;作亂在外曰奸,作亂在內曰宄,強取曰奪,竊取曰攘,詐取曰矯,固取為虔。“靈”意為善,即不以善教化,而是製作刑法。指斥苗民沿襲了蚩尤之習性。時至今日,布依族仍稱苗族為“布由”。布依族“布”意為“人”或“族”。在祠法上是限制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後,“布由”意為“由族”亦可記為“尤族”。與蚩尤部落的他稱一致。

《帝王世紀》載炎帝神農氏崩葬長沙茶鄉。茶鄉即今湖南茶陵縣,在湘贛邊界羅霄山脈西側。古三苗居地亦曾及於湘贛間。據《史記;吳起列傳》記:“昔三苗之居,左洞庭,右彭蠡”。洞庭即今日洞庭湖,彭蠡即今鄱陽湖。因此,三苗極可能是從神農氏之裔,或即蚩尤(農部落)之遺裔發展而來的遊耕農部落群。苗族普遍存在長時間遠距離遷徙的傳說歷史。這是與其較長時間地保持遊耕農業經濟的生產方式分不開的。當然,也有政治和社會的原因。

還應當注意到,如同漢族是多元形成的一樣,作為中國南方的一個古老的族群,苗族原初的族源即呈現出多元性。苗族古稱“苗民”或“三苗”。除了上述炎帝神農氏和蚩尤(農部落)與“苗民”、“三苗”有直接的族源關係而外,黃帝之裔縉雲氏、顓頊之裔驩頭也都分別是三苗、苗民的主要族源之一。在榕江一偏僻苗塞中發掘出的“苗族古歌”,解答了榕江西山上“苗王廟”的千古之謎,同時解釋並確認了“苗王廟”所供的祖像是中華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

“三苗”之始見載籍,有《尚書;虞書》:“竄三苗於三危”。孔穎達疏:“三苗,國名,縉雲氏之後”。此所謂“國名”,實為部落名稱。“縉雲氏”是黃帝部落中的一個氏族名稱,後發展為部落名稱。《史記正義》案:“黃帝有熊國君,號曰有熊氏,又曰縉雲氏,又曰帝鴻氏,亦曰帝軒氏”。直接指縉雲氏為黃帝。《史記集解》說黃帝“亦號軒轅氏”。杜預注《左傳;文十八年》:“縉雲,黃帝時官名”。此所謂“官名”,實指黃帝部落的分職名稱。《左傳;昭十七年》記:“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名”。即以雲作為本部落以氏族為單位的軍事編制(雲師)的名稱和該氏族所擔任的部落公職名稱(雲名)。

《史記集解》引應劭曰:“黃帝受命,有云瑞,故以雲紀事也。春官為表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列出春夏秋冬的官名,如《周禮》,春官宗伯管祭祀禮樂,夏官司馬管行政軍事,秋官司寇管刑法禁令,冬官司空管工程建設。這種以云為公職名稱是早期黃帝部落內部由各氏族分別擔任的部落公職,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