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去認識,殺戮是不可避免的,斬盡殺絕又是不可能的,最終只能是讓戰敗的部落在服從的條件下保持原狀生活下去。
2。蚩尤的遺憾
在蚩尤部落活動過的地方留下了聚居點(後世所謂“城”)、墳冢、祀祠等遺蹟的記載,追溯這些遺蹟,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動地區,以現其遺裔的線索。
關於蚩尤城的記載,見於(水經注;卷十三)涿水條記:“涿水出涿鹿山,世謂之張公泉,東北流經涿鹿縣故城南……〈魏土地記〉稱,涿鹿城東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淵而不流,霖雨並側流注阪泉”。又引〈晉太康地理記〉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東北流,與蚩尤泉會,水出蚩尤城,城無東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縣。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縣。阪泉在今北京市延慶縣。新安縣有蚩尤屋場等。
《太平寰宇記;河東道七》客觀存在邑縣條下記:“蚩尤城在縣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毀”。故安邑縣治在今山西運城市安邑鎮。
關於蚩尤冢的記載,見於《皇覽;墓冢記》:“蚩尤冢,在東平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陽郡鉅野縣重聚,大小與闞冢等”。三國時之東平壽張縣治在今山東陽穀縣壽張鎮。山陽鉅野縣治在今山東鉅野縣。
關於蚩尤祠的記載,見於《史記;封禪書》。秦始皇東巡遊,封泰山,禪梁父,禮祠齊八神。八神之中,“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也”。今山東東平縣即其故治。又,《漢書;地理志》東郡壽良(張'9')縣條下記:“蚩尤祠在西北(涑)'10'上,有朐城”。漢東郡壽起兵之時,“祠黃帝蚩尤於沛庭”。秦時沛縣,治在今江蘇徐州市沛縣。沛縣東境隔微山湖與山東相望。
《逸周書;嘗麥解》中,有“命蚩尤於宇少昊”之語。這裡的“宇”釋為“邊”。於屋則簷邊為宇,於國則四垂為宇。意思是說蚩尤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邊垂居住。當時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為中心。《左傳2定四年》杜預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魯城內”。蚩尤在少昊之西垂。
《述異記;捲上》雲:“太原村落間祭蚩尤神,不用牛頭”。又云“漢武時,太原有蚩尤神晝見……其俗遂為立祠”。又載:“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載牛角而相''。漢造角''戲,蓋其遺制也”。秦漢置太原郡,屬幷州,首縣晉陽,治在今山西太原市。兩漢時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
依上列籍記述,關於蚩尤的遺蹟、遺俗、傳說,歷數千年之久,逮至秦漢,仍然以濃烈的色彩儲存於民間。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運城,東到山東東平,南至江蘇沛縣的廣大地區,禮祠蚩尤之俗經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這些地區定有為數眾多的蚩尤遺裔,才能具備形成和保持這種祭祀蚩尤民俗的社會條件。這些地區在兩漢時期又是漢族政治經濟文化的腹心之地,無疑有相當多的蚩尤遺裔成為漢族成員。
蚩尤遺裔見於載籍者,有鄒氏屠氏。王嘉《拾遺記》載:“軒轅去蚩尤之兇,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遷惡者於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為鄒氏屠氏”。鄒姓屠姓今為漢族常姓。
“有北之鄉”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見於《詩;小雅;巷伯》,也穎達疏:“北方太陰之氣寒涼而無土毛,不生草木,寒凍不可居處”。說明曾經有一部份蚩尤遺裔被遷到北方。蒙古族學者陶克濤著《氈鄉春秋——匈奴篇》,論蚩尤是匈奴在傳說時代的稱號,被黃帝北逐的葷粥當是蚩尤'11'(部落遺裔)。司馬貞《史記索隱》釋葷粥:“匈奴之別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燻粥,夏曰淳維,殷曰鬼方,周曰'儼'狁,漢曰匈奴”,《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