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3部分

藏在所著《三論玄義》裡的判釋,即說儒道都是外道,還比不上佛教的聲聞乘。宗密著《原人論》,也採取同樣的見解。

然這樣的觀點受到唐代儒家宗師們的反對,例如韓愈。韓愈從儒家立場出發。予以堅決反對。他上表認為,佛教只是夷狄之法,非中國所固有。只是在後漢時才傳入中國,因而不合先王之道。又說,佛教的流行使“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對封建統治有害而無益。

他著重指出:“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不知臣君之義,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於是他斷然提出:“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世之惑。”主張驅使僧尼還俗,焚燬佛經。改寺院為民舍。他又上表論佛骨,以為是枯骨穢餘,應付之水火,永絕迷信的根本。

與此同時,大唐之外其它修行界也有了長足的發展,並且步步緊逼,戰火一度燃到大唐邊境。為此玄奘法師有感於大唐皇帝對自己的恩德,有感於佛主割肉飼鷹的精神,立下宏願守護大唐萬代,便放棄了成佛。此舉倒是與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有點類似之處。

由於資訊不全,徐應龍並不知道玄奘法師這樣一個有德高僧死於何時,因何而圓寂!但是卻知道玄奘法師死後,將畢生修為凝成24粒佛骨舍利,每一粒都儲存了玄奘法師部分修為和生平經歷。

玄奘法師的本意是讓佛門弟子持自己的佛骨舍利加以煉化,然後造就一批高手,保證佛門道統不絕。但是他卻沒有想到,佛門弟子視他為聖僧,他的任何意見遺物都被他們視為聖物,有哪個人敢煉化他的佛骨舍利。

在加上後來地球修煉環境發生了改變,且戰亂不斷以及多次滅佛浩劫,因此導致玄奘大師留下的24粒佛骨舍利最終只剩下區區三顆存世,餘者皆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了。

而文殊院供奉的這一可顆佛骨舍利,正是玄奘大師的頭頂骨,主要是蘊含了玄奘大師全身一半的功德之力和少量的靈力。有感於徐應龍身上的功德之力,主動召喚,最終被徐應龍所煉化。

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徐應龍嘆了口氣,這次他算是欠下了佛門一個天大的人情。要不是這顆佛骨舍利,他想要凝結成9顆一轉金丹,少說也需要半年多時間,要是換成混沌空間的時間,至少也需要五六十年。

另外現在他的功德金身也趨於小成,功德法相暴漲至12米,戰鬥力堪比一個正正的化嬰境高手。這些可不是有時間就能修煉成的,這需要的是機遇,機遇不對的話,有時候幾十年幾百年都不會得到一絲功德之力,所以說這個人情可欠大了。

欠人家的就要還,人情同樣需要還。華夏素有禮尚往來、投桃報李的成規。這種成規可以平復人們虧欠的心理,使人們的靈魂得以安祥。於是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名詞便就在中國歷史上閃爍了幾千年。

作為九天仙界的仙君,徐應龍對於人情的理解遠非以本人可以比擬的。欠什麼別欠人情,“人不求人一般高,人一求人矮半腰”他比任何人都懂,修士修煉是戰勝上天戰勝自我的一次旅行,必須要做到問心無愧,你要是心裡有虧欠有疑慮的話,還沒走到半路恐怕就灰飛煙滅了。

於是乎,在修行的道路上即便是再艱難,徐應龍也甚少求人。勒緊褲帶的戰勝困難,咬緊牙關的渡過關口,只為的是少欠比人一份人情。因為哪怕再小的恩情你都必須及時的加倍的償還,沾了別人的小便宜不說在人面前抬不起頭,有些事情處理起來也不能隨心所欲。

這次榕城之行剛剛開始,徐應龍沒想到自己竟然得了這樣的潑天好處。便宜的佔了,但是該怎麼嘗還這份人情卻成了一個大麻煩。

不過好在此事不是他主動上門求人家的,而是緣分使然,自己也不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