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9部分

,當初議論此事時,朝野上下爭吵的十分厲害,雙方的論點論據也都很強大,一直鬧到荊湖路百姓大量外逃,簡直有動搖國本的危險時,高文舉捐了幾千畝的的事情又被範貽及時上奏了,大家這才閉了嘴,出於某種平衡的目的。爭論雙方不約而同的擱置了爭議。很順利的透過了太平仲士頭銜的相關建議。

當時高文舉這斤。名字,在整個大宋官場,可謂分量十足。不過那時候的高文舉卻並沒有用高鵬這個名,而是用的高文舉,只因彼時,這位大少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還有個叫高鵬的名字。其實管家馮有年等人自然是知道的,可當時處理這事的時候卻是高文舉自己親手和範貽從頭搞到尾,因此也就用了這麼個以字行文的玩意,好在這年頭不管用名還是用字都沒什麼關係。

到了京城之後,高文舉這才確定下來用高鵬這個名字正經的開始混社會,可這麼多天來,他壓根就沒遇到需要報字號的機會,一般情況下。人家只問你姓甚名誰也就是了。這個字號都是比較相熟的人之間或者官方行文時才用的上的。

因此,雖然高鵬這咋。名字一炮而紅了,可基本上沒人知道這個高鵬就是高文舉,再說除了官場中那些當初涉及到議論撫民策的這些人之外。高文舉這個名字實在是沒什麼必要記下來。

寇準和孫何之所以對這個名字如此敏感,主要也取決於兩人當初議論撫民策之時摻和的極深,並且多多少少都受了些影響。可以說,兩人之前在太宗時期因為老是觸犯龍顏而搞的很淒涼,當今上繼個之後,兩人都藉著這次機會好歹撈了個實缺。雖說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實權,可總算是回到了權力中樞,而且藉此機會被皇帝記在了心裡。因此,當時引發熱議,處於漩渦當中的高文舉。稱之為兩人的救命稻草也不為過。

知道了高文舉的身份,自然也多少了解一些高文舉獨攬東南一路桃花島商道的傳聞,那麼他隨便拿出這些桃花島的奢侈品來,再正常不過了。

確認了高文舉的身份,寇準和孫何馬上轉變了態度,尤其是孫何,竟然十分鄭重其事的起身向高文舉和柳三變施了禮,坦誠的向兩人認了錯。盡顯豪爽坦率之風。如此一來。高、柳二人反倒頗有幾分不好意思。

誤解消除之後,寇準和孫何心情自然也是大好,高文舉連忙吩咐重新上菜看酒,大家再次推杯換盞。其他也也受到這種友好氣氛的感染。一掃方才鬱悶沉重小心翼翼的模樣,紛紛壯著膽子插上幾句話。場面很快就熱鬧了起來。

寇準和孫何心裡不再懷疑人家的財產來源了,心中甚至多少還有幾分愧疚,再加上人家高文舉有個爵位在身上。他倆自然不便再擺什麼長輩的架子了,兩人不斷的主動尋找話題,試圖將方才的不良影響徹底消除。可高文舉雖然很尊重寇準,卻仍然對孫何有意保持著距離,並不是因為他方才態度惡劣的問題。而是高文舉始終覺得這老傢伙有可能撬自己兄弟的牆角,這種事情是他無法容忍的。

直到謝玉英的那嚇,丫頭藉著上前給大家添酒傳菜的功夫,悄悄在他耳邊說了一句話,高文舉這才放鬆了警懼,很快和孫何也有說有笑了。在放下心頭大石的同時,高文舉對謝玉英又多了一層認識,這個女人在把握人心思這方面實在是厲害的緊,而且處理事情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難怪人家柳三變就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看來,自己還是不太瞭解真相啊。

提起高文舉當年傾家蕩產幫助災民的事蹟,兩人都是讚不絕口,在佩服他那一往無前魄力的同時,又對他如何做出這個決定極是好奇,一陣閒聊之後,寇準便不露痕跡的將話題轉移到了這個方向,果然,毫無察覺的壽昌馬上中招,順著寇準的話頭開口詢問起了高文舉,當初是怎麼下的這介。決心?高文舉想了想,一時之間,還真的無法找到合適的解釋,正在左右為難中,柳三變適時插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