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部分

好端端的,身為工部尚書的李大人為何煙燒火燎的跑出來拿著這事大做文章呢?雖說他兼著左承的職,可平素裡彈劾官員這事總是隨便找幾個人來唱唱詞就可以了,怎麼著也用不著他來出頭啊。今個這是怎麼了?

眾人還沒來得及思索呢,就見高坐在龍椅上的真宗已經怒髮衝冠了。當場說了幾句狠話,這開封府是大宋的中樞所在,那是朝廷的臉面。身為開封府的判官,竟然如此膽大枉為,縱子行兇不說,還要知法犯法,這樣下去,朝廷在老百姓心中豈不要成了土匪的山寨了?嚴令大理寺、刑部、審刑院徹查此事,若所奏屬實,則嚴懲不貸。若屬捕風捉影、空穴來風之誣告,則要追究李至的責任。

至於說到王繼恩縱容部下之下。真宗以為這是李至太過較真了,但鑑於他也是為了朝廷體面著想,就不做追究了。可民間既已有此風聲。說明此事多少也有幾分真實,為了平息民間非議,同時下詔給王大將軍,讓他平日裡多多約束部下。注意一下言談舉止,莫要給朝廷臉上抹黑也就是了。

一眾文武官員還沒回過神來,詔書已經直接送到宰相李沉手中了,請封駁官稽核之後便要付有司去傳旨了。有個沒眼色的言官覺得此事頗有蹊蹺,詔書不是應當由中書門下起草,然後由官家審閱之後再發至封駁官手中稽核的麼?怎麼今天直接發了中旨?這不全規矩呀。可網。想出班進言,就被身邊的同僚死死揪了回來,再看著身邊其他人。大家全都做了鋸口葫蘆,連平素喜歡在雞蛋裡桃骨頭的錢瘋子也一臉事不關己的模樣不聞不問,這場面太詭異了。不過既然大夥都沒意見,自己幹嘛要充這愣頭青去找不自在呢。

站在朝堂上所有的人都各自打著算盤,可大夥幾乎都沒留神,這件事的主角,開封府的判官王繼亭王大人,此刻就站在班中,竟然也是一聲不吭,似乎這事根本與他無關一樣。不過大家都被今天這不太正常的氣氛感染的不輕,他又不聲不響不出聲。倒也沒人留神他也在大夥中間。

面色平常的王繼亭一聽到李相公參他的摺子。中頗有些不以為然。不過就是兒子在街頭仗著老爹的勢撒了把潑罷了,事件中不但沒占上什麼便宜,反而吃了一會虧。而且事後自己已經將那小畜生教訓了一頓。還禁了足,又沒真正仗著官威為禍民間,這種事最多也就能給自己扣上個教子無方的帽子而已,也沒什麼大不了。他覺得李相公這回有些小題大做的味道。

可聽到後來,他越來越不是滋味。先是說他無理擾民,將陳州門大街上的無辜百姓隨意鎖拿,又不經審訊便投入法曹班房,分明就是要仗著官威公報私仇,接著又從這裡拉出了王大將軍一干人的種種劣跡,搞的王繼亭莫名其妙,卻又不敢出聲反駁。原因很簡單,抓人的事,他不知道。

雖然他自己沒下令去抓人,可手底下那麼多差役,難保就沒人起了報復的心思,對方又只是個乞丐。鎖拿起來根本不需要什麼顧忌。因此,李至從頭說到尾,王繼亭都沒敢出言反駁,再說。不管怎麼說。這事都是自己那寶貝兒子捅出來的簍子,他心中只希望這是個誤會。等回去好好問問下邊那幫人,自然就水落石出了。

可當他看到那個清秀的內侍將早已準備好的詔書遞到宰相大人李澆手中的時候,心中頓時涼了下來,這分明就是早已安排好的一齣戲。人家早就在等著這麼個合適的時機來整自己這幫人了,搞不好下令抓人的便是人家打著自己的旗號出的手。這時候,恐怕他說什麼也都晚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怎麼在自己摔下去的時候把王大將軍摘個清楚。好讓大家還有個,退路了。

就這樣,一個十分奇怪的彈劾事件迅速的開始運作了。整個事情的導火索,竟然是一個,動了官差的乞丐,而被彈劾的當事人在朝堂上竟然一言不發。奇怪的是,看到他的人竟然也完全無視他的存在,似乎此事與他無關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