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兒童的民辦福利院來講,資金不足一直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困難。
為了貼補,整個福利院從上到下,人人都在出謀獻策。大人們紛紛在外尋找兼職,而去菜市場撿菜葉、到田間挖野菜之類的工作則是孩子們每天的功課。為了賺錢,孫曉鵬甚至和那個瘸腿老趙在富平縣城裡擺過棋局騙錢,也和獨眼龍李大元擺過卦攤給人指點迷津,在這些江湖把戲中,孫曉鵬以一個純真少年的身份,無數次成功的為兩人拉託。其他人沒有門路或不屑於用這種手法去找錢,只得靠著各自的關係,以出賣苦力或者做一些零工來維持生計。
眼見情況如此艱難,孫院長痛苦不已,常常引以自責,當然大家也明白這責任並不在他。有一天,一個很有經濟頭腦的員工劉大腦袋參加了一次葬禮之後,回來給大家出了一個主意,讓這些精力過剩的娃娃們組建一個兒童劇團,在鄉親們有紅白喜事的時候去表演一番,一來消耗大家的過剩精力,二來也順便賺點外快貼補一下。
在大家都拍手叫好的時候,孫院長卻堅決不同意,原因是,他覺得利用孩子們去賺錢是十分可恥的行徑,於是,福利院成立以來最大的一場辯論開始了……
********************
P:持續拉票。!~!
..
041 新居瑣事(四)
在眾人的輪番轟炸之下,孫院長終於妥協的接受了這個提議。雖然於心不忍,但孫院長想到此舉不但可以將孩子們的興趣成功轉移,而且還能讓大家從小培養音樂和表演的基礎。那麼這個決定對孩子們將來的成長來說,也許是一種幫助也未可知。
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孫院長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精通韻律的高手,一把二胡拉的出神入化。為了福利院的事業,他已經很久沒有碰過二胡了,此時自然也有些心動。
就這樣,在孫院長親自操持下,“向日葵劇團”成立了。經過培養和篩選,一群娃娃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音樂方向。玲瓏的音感最好,唱什麼都好聽,而且還對古箏特別感興趣。而孫曉鵬則近水樓臺的得到了孫院長的親傳,學得了一手精湛的二胡技能。
高文舉清楚的記得,經過三四年的演出,由孫曉鵬和玲瓏表演的秦腔傳統曲目《花亭相會》是劇團的壓軸之作,每一次到各村去演出,那是必演的絕活。被鄉親們稱讚是百年來難得一見得完美組合,甚至有專業人士觀賞過後評論說,這兩人如果堅持表演,將來的成就一定會超越秦腔史上的傳奇人物李小鋒、張寧夫婦,說不定什麼時候也能在維也納的金色大廳唱個專場。
而最讓大家意外的是,在所有的演出中,孫院長從來沒有親自到現場觀看過任何一場兩人的表演。大家都以為是孫院長心中那個認為此舉是可恥行徑的心結在作祟,因此也沒人去勸他。
這本是個無奈之舉,不想卻得到了意外收穫,劇團出名之後,常常應邀到全省各地去演出,得到的報酬也越來越多,甚至遠遠超出了福利院運營所需。可就在劇團名氣如日中天,各處邀約接連不斷的時候,孫院長果斷的將孫曉鵬和玲瓏的演出停止了,原因是他們兩個都要去上大學了,不能為此荒廢了學業。
為了不讓孫院長失望,孫曉鵬和玲瓏考入清華大學之後的幾年中努力學習,不光常常爭取到獎學金,還都在課餘做一些兼職,自力更生。幾年中,兩人不斷的用各自優異的成績來向孫院長報喜,孫曉鵬更是在國內外諸多期刊雜誌上發表了為數眾多的各類文章。由於他文章中宣揚陶淵明那種十分恬靜的田園境界,在那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極是難得,因此被整個文學界稱讚不已,有人甚至評論說孫曉鵬將給中國文壇帶來一股新的風氣,以他的文采和前景,極有可能會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大師級人物。
大學期間,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