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蹟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京城,甚至有人評論說此次傳言的速度遠超當日高鵬狀元樓醉鬥契丹小王爺那一次。這倒也是事實,不過這個事實說穿了也並不怎麼神秘,高文舉當日鬥耶律文時並沒什麼特別事情發生,雖然一幫才子們深覺契丹人敢到京城來挑戰大有藐視華夏正統權威之勢 因此無不當成頭等大事來對待,可當時的平民百姓,文武百官,販夫走車等等三教九流的人物並沒有過多的關注這個事情,畢竟人家還有自己的正經事情去做,誰耐煩扔下餬口的事情去湊那份熱鬧,因此,也不過是在事後閒暇之時與人閒聊才湊巧的傳了幾句罷了。可如今這時日卻有些蹊蹺,放榜之日,正是中秋佳節,乃是華夏幾千年中非常重要的節日。幾乎所有的人都難得的在這一天想要放鬆一下,就連往日只顧低頭忙碌的農家人也要為自己放一天假,好好享受一下這難得的團圓時機。整個京城無處不是歡聲笑語,大家正閒的發慌,四處尋找樂子呢,你想,這種超大號的新聞,那能不隨風而遞嗎?
隨著大家對當日情景的不斷轉述,柳探花的名聲隨即便甚囂塵上了。在一些熱心人士的不斷挖掘之下,柳探花的種種事蹟也不斷的展現在了眾人面前。經過大家不斷的加工之後。一個才華橫溢卻又命運多種的悲情才俊活錄活現的出現在了人們的口中。這時候,人們赫然發覺,原來這位柳探花竟然也是個百年難得一見的絕世奇才啊。
不但他的音樂天賦出眾,就連辯才也是一時無兩的,更難得的是,他這人重情重義,為了襯托好友高鵬的名聲。自己居然甘心屈居幕後,默默無聞一聲不吭的為好友出謀劃策,打理雜務。若非他為了完成高鵬囑託的某首新曲而超然物外。以至於連送喜報的聲音都沒空理會。在重要關頭鬧出這麼大的動靜,大家恐怕到現在還不知道這個與高狀匠,齊名的才子居然有如此偉大呢。許多心頭不忍的好心人士每到此時不免發上幾句既生瑜,何生亮之嘆,為這位被好友光環掩蓋在背影之中的才子惋惜不已。
聽到孫雲仙和謝玉英等人轉述回來的種種訊息,高升三英外加白布衣都有些哭笑不得,這種事情簡直是太惡搞了,不過眼下他們的注意力卻並不在此,為了迎接接下來的殿試,高升三英正在這兒向方外高人慧俊禪師取經呢。因為上一科殿試的時候。慧俊禪師曾做為特邀嘉賓出席了那個。過程,雖然當時他的任務是為了做什麼和駕崩不久的太宗陛下有關的法事,可畢竟他老人家當時曾經目睹過當今官家在整個殿試過程中的表現,大家多瞭解一些也是好的,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
聽了慧俊禪師的講述,高文舉才意識到。宋朝的殿試其實難度要比明朝時小的多。宋朝的入仕途徑非只科舉一途,因此科舉的重要性遠沒有達到明朝時那麼重要,那麼整個科舉的環節沒有明朝那麼誇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明朝時的殿試是有正經的題目要考的,一甲二甲那些進士的名次也要在殿試之後才能正式做準。可宋朝時的殿試,基本上就是個過程,由皇帝隨意的出個題目來讓大家完成,這個過程卻並非最終目的,只是為了讓皇帝藉著這個由頭來和大家做一些互動,基本上隨機挑選幾位新科進士上前答對幾句,只要不出什麼簍子就算過關。通俗點講,這個。殿試過程,差不多就和後世的入職面試差不多。 這麼一解釋,高升三英的心頭都鬆了一口氣,可壓力卻也蠻大的。想想吧,皇帝老子在這個世間上,那是有如神仙一般的存在,他號稱天子。可是代表著老天爺在管理人間的事務的,那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