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9部分

雖然燒了他的糧草輜重,可說到底那些東西原也是他搶了朝廷的,他自家損失並不多重。折了兒子,丟了兄弟,這些在他眼裡只怕都算不上什麼大事,只要他手上還有人,還有馬,他就絕不會死心”

高文舉道:“張相所言極是。不過以前造成李繼遷不斷坐大的主要原因還是朝廷內憂外患,多面受限,騰不出手來對付他導致的。如今,正好契丹人那邊能騰出空來,一定要抓緊這個機會,將他一次打的永不翻身否則,一旦等契丹人緩過神來,契丹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坐視一個可以牽制大宋的勢力就此消失的。從中作梗是少不了的因此,這次機會難得,一旦錯過可能將再無消滅這老傢伙的可能”

張齊賢點頭道:“朝中諸公有遠見者少,可恨當此千載難逢之機,居然連遠交近攻的老把戲也不記得。非要逼著給李繼遷找條後路更有甚者,還有言李氏本我朝臣,偶有小過亦不失臣節,若有悔過之意,切不可窮追不捨,壞我上國風範云云,真是氣煞人也也不知這幫人是做大宋的官,還是給李繼遷當了探子”

張齊賢說的遠交近攻,高文舉倒是知道一些。早在張齊賢剛到邊關,就給朝遷上了個摺子,意思是為了達到消滅李繼遷的目的,不妨採取分化拉籠周邊勢力的作法來孤立他,使他少了支援多些敵人,這樣更大的消耗他的實力,然後尋機將他殲滅。其中,張齊賢提出一個可行性很高的方案,讓朝廷冊封潘羅支為親王。

潘羅支,這是靈州西北方吐蕃六穀部的酋長。自從唐朝以來,吐蕃人的勢力一直長盛不衰,進入唐末五代再到大宋時期,六穀部發展成為他們中最強的一個支,時盤踞在西涼府(今甘肅武威)一帶。張齊賢的意思很明顯,吐蕃人對漢人的物資總是很稀罕,對漢人的官職也很眼紅。有了這麼個親王的帽子往頭上一扣,就算他不戰戰兢兢為朝廷出死力氣,起碼也不會再和李繼遷打的火熱了。這就和契丹人為了分化李繼遷和朝廷的關係,拼命的給他封官許願,甚至嫁個公主給他是一樣的道理。

可是朝裡諸位分析了之後認為,老頭這個作法明顯不合適。吐蕃人從唐以來與中原人就搞的很不愉快,而且這些遊牧民族的人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前面有個李繼遷,只不過封了個節度使的名就鬧的要割地為王了,你這裡再封個王出來,要是明天他也學李繼遷怎麼辦?還不是搬石頭砸自己腳,給自己添堵?

遇到這種問題你讓張齊賢說什麼好?他只好一表不準再上一表,打算用鍥而不捨的精神和全方便的闡述來向大家講解。結果卻等來了個讓他哭笑不得的安排,朝廷不是沒冊韓封,但刪封的名號實在是有些囧,連高文舉聽了都覺得有些莫名其妙:“涼州防禦史”親王那種虛銜雖說只是個稱呼,可怎麼著也是一品,這防禦史,連個正四品都算不上,勉強夠得上個從四品,這差距也忒大了些。這官職拿出去都不夠噁心人的,張齊賢還真挺擔心給人家這麼個官會不會讓人誤以為是大宋在噁心他

不過幸好潘羅支這些年也被李繼遷欺負的不善,已經有心想要和大宋聯手,苦於找不到機會。如今大宋主動伸出手來示好,他哪裡顧得上挑三揀四,馬上就笑納了,而且為了表示自己的態度,還主動上了個表,意思是如今我們六穀部和夏州李繼遷部都是宋臣了,大家自己人,能不能請朝廷出頭做個和事佬,讓李繼遷別這麼坑人了還好,人家這裡算是體會了意思。知道官職什麼的都是浮雲,實力和安全才是王道。

聽著老頭髮牢騷,高文舉也一陣感慨,看來朝裡這些呆頭鵝有時候是真的傻的可愛呀。連人家那些吐蕃人都不如這就更加堅定了他執行堅壁清野戰略的決心。只要將李繼遷發展的勢頭遏制住,才掐斷他掠奪的念頭,那麼步步蠶食將他吞併就是遲早的事。

高文舉和張齊賢討論的時候,趙恆正在和李沆討論高文舉遞上來的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