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英文名叫艾莉森·羅,來自臺灣屏東縣一個普通的家庭。四年前,當她來到紐約即將跨入哥倫大學的校門時,她與沈小小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語言中心不期而遇了。

儘管羅思妤在其他方面符合校方的錄取條件,但她的英語語言能力卻有些差強人意。為了能儘快融入到美國大學的文化及學術氛圍中,她選擇了收費很高的哥倫比亞大學和第三方語言學校合作的語言培訓專案,來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外語語言能力。

至於在語言培訓機構出現的沈小小,則是以哥倫比亞大學在校生的身份,擔任了英語和西班牙語的一名語言補習老師。能夠擔任補習老師說明她的語言能力非常強,但另一點是不容忽視的,即她是以長年熱衷於義工活動的名義得到了這份沒有報酬的社會工作。

英語“volunteer”(義工或志願者)一詞源於拉丁文中的“voluntas”,即意願,人的意願或自由意願。在《韋伯斯特百科大詞典》中,對volunteer一詞的第一條解釋是:“志願為一種服務和事業效力的人”;第二條解釋是:“志願和無償提供服務的人。”

今天的義工精神已經深深根植於美國人的價值觀念當中,美國人以當義工為榮為樂,樂於無償奉獻已變成為一種美國社會特有的文化內容。不分年齡、性別、種族、貧富、工作與否,只要有時間就會無償的去幫助有需要的人、社群或機構。

這或許是,美國獨特的歷史和文化使得義工活動在西方國家中顯得獨樹一幟。這也讓整個社會逐漸有了一種不成文的鼓勵:志願服務時間長、表現突出的人,在升學及就業等方面,會更被看重或被優先考慮。在這種良好的社會風氣影響下,使得人們樂善好施成風並得以延續至今。

在美國,人們從事義工活動主要有兩種型別,一是向有需要的人群奉獻愛心,另一種是為了保護環境而無償勞動。在這兩種型別的義工活動中,沈小小更傾向於第一種。

她覺得這麼做會讓自己在美國的生活更快樂,更充實。在讀書、玩音樂、玩冒險戶外遊戲的其他閒暇時間裡,義工活動就成了她的另一項樂趣。不管怎麼樣,她可以讓自己感到時時能融入社會,時時能與人交流。

這其中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她從小就離鄉背井、遠離親人及家庭,去一個陌生的國度生活。她能體諒到父母的苦心,也明白這種生活背後的辛酸及痛苦。因此,為了避免時刻想念國內的親人和家庭,她只能把每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的,隨時讓自己處於忙碌的狀態中。

正因為從7年級到12年級的這幾年義工經歷,才使得她順利透過哥倫比亞大學的面試申請。這似乎應驗了國內的那句古話:“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雖然起初做義工的動機不純,但在這個期間她卻得到了一個想要進入美國名牌大學的重要資訊:不做義工,就得不到社會尊重;不做義工,就別想申請好大學,更難以進入名校。

習慣成自然。即使在進入緊張忙碌且最需要她勤奮學習的大學後,她仍然會每隔兩到三天就去做1、2個小時的義工活動。就這樣,她很輕鬆地得到了一份語言補習老師的無償工作。

做為補習生的羅思妤,並不知道沈小小成為一名補習老師的真正原因。她只知道,這個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華人女孩子好像給人一種不敢接近的感覺。沒錯,這種感覺來自於小小身上的紋身。

☆、第84章 辣椒與蜜桃

來自臺灣屏東縣的羅思妤,是一個追求、喜好流行事物的現代女孩兒。自從紋身在臺灣已形成一種大眾流行的趨勢時,她就迫不及待地在右腳腳踝外側、左側肋下各紋了一個小巧可愛的女生專用紋身圖案。

紋在腳踝外側的那隻可愛的藍色海豚、紋在左側肋下長在植物枝條上的黑色圖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