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謝謝你的配合,”周赫煊說,“請問你的姓名、年齡、職業,有沒有讀過書?”
小販笑道:“我叫李全,32歲,賣糖堆兒的,不識字兒。”
周赫煊又陸陸續續問了七八個人,甚至連印度籍巡捕都調查了,得到的回答驚人一致:殺人犯和娼妓的兒子不該讀書!
譚熙鴻目睹了整個經過,不可置通道:“怎麼會這樣?怎麼可以這樣?”
“別急,慢慢來。”周赫煊又截住一個戴眼鏡的,看樣子是個知識分子。
那人說道:“當然有權利讀書,現在都民國了,進步的文明社會就要給每個國民以受教育的機會。”
周赫煊問:“如果這人長大學壞呢?有知識的壞人,可比文盲危害更大。”
“那就更應該受教育,學校可以導人向善,糾正他危險的行為觀念。”那人道。
周赫煊笑道:“謝謝你的配合,請問你的姓名、年齡、職業和受教育程度。”
那人痛快地回答:“我叫魯杏芳,字潤良,29歲,金融碩士,洋行職員。”
這個問完,譚熙鴻才說:“看來還是讀書人明事理。”
“那可不一定。”周赫煊說。
很快又問到一個賣菜大媽,她說:“多讀書有好處,這殺人犯的兒子,說不定長大也有出息呢。”
整整忙活半天,總共收到五百份調查問卷,最後統計出來:持否定觀點的佔87。2%,認為殺人犯和娼妓的後代不應該讀書;而持肯定觀點只有12。8%(其中絕大部分是婦女和知識分子)。
看到這個結果,周赫煊默然無語,他沒想到會如此糟糕。
譚熙鴻都把自己此行目的給忘了,嘆氣說:“國人的觀念還需要進步啊。”
第二天,《大公報》把調查結果披露出來,立即在京津知識分子群體中引發熱議,許多學者紛紛發表文章闡述自己的思想。
前一章我們提到,民國初期有三種教育。其中民眾教育理論,認為無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歷史上,這種理念正是發源於北伐時期。
周赫煊沒想到的是,自己那一篇報道,居然促使“民眾教育理念”提前興起,點燃了全民教育的火種。
做為幾十年後的現代人,你很難想象民國初年那種矇昧,罪犯的兒子不配受教育,居然會是大多數老百姓的共識。
解放思想,真的很重要!
084【神女】
大清早,譚熙鴻吃完早餐就走。
“又去找那位周先生?”鍾觀光問。
譚熙鴻笑道:“是啊,周先生今天要去做家訪,我跟著他看看,挺有意思的。”
“你倒是有閒心。”鍾觀光無語道。
譚熙鴻嘆氣說:“我也不想閒下來,可是北大無限期停課,咱們回校也無事可做。”
鍾觀光起身道:“走吧,一起去,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兩人到城東與周赫煊匯合,然後結伴前往城北,他們的目標地點是謙德莊,魚龍混雜、專出混混的謙德莊。
黃包車剛跑過新明大戲院,周赫煊就碰到一個老熟人,正是當初欺負孫家兄弟的李二。
李二也是個妙人,此刻看到周赫煊,居然迎上來笑臉問候:“周先生,早上好啊,小的給您請安了!”
“你也好。”周赫煊哭笑不得。
黃包車繼續前進,譚熙鴻好奇問:“這人是誰啊?”
周赫煊說:“一個混混,欺行霸市被我打過一頓。”
“呃……”譚熙鴻不知該如何接話。
鍾觀光臉上卻露出笑意,他覺得周赫煊很有趣,不是那種只知埋頭做學問的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