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至八九歲的女同胞,只要被敵人碰到無一倖免。”
1937年12月26日,一個11歲的幼女在金陵大學院內被日軍輪*致死。目擊者說,她的兩腿之間腫裂並沾滿血汙,死後的樣子慘極了。另又據一位目擊者說,日軍對中國婦女:“有時用刺刀將奶子割下來,露出慘白的肋骨;有時用刺刀戳穿下部,摔在路旁,讓她慘痛呼號;有時用木棍、蘆管、蘿蔔塞入下部,橫被搗死,日寇則在旁拍手大笑。”(本段事蹟均引自《為什麼日本不認賬》)日本人的罪行罄竹難書,本段所引只是其中萬一而已。在此,我想問問中國人:“如果日本人民是善良的,為什麼日軍又如此殘忍野蠻?難道是‘善良的’日本人進部隊後被教育成這個樣子麼?”恐怕不是這樣。日本部隊恐怕還沒有這樣大的能力,在驀然間就能將如此之多的“善良的”日本人變成一群群惡魔。那麼只能是日本人在進部隊前(換句話說在民間時)就是一個個惡魔,在進入部隊後才會如此無恥、野蠻、兇殘。
正如美國著名女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在其名著《菊與刀》中所說:“據說徵集兵一旦接受了軍隊教育,往往變成另外一個人,變成‘真正黷武的國家主義者’。但是這種變化並不是因為他們接受了極權主義國家理論的教育,也不是由於被灌輸了忠於天皇的思想……在日本家庭生活中,受日本式教養並對‘自身’極其敏感的青年,一旦陷入這種環境,極易變成野蠻……這回就使他們自身變成精於折磨別人的人。”我們說日本人民是善良的,又有什麼說服力暱?
一個參加過南京大屠殺的日本兵宮本在1937年12月16日寫給家人的信中說,“我們得到了中國的首都,也得到了首都的女人;這是個沒有出息的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用;只有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才有希望。”看到這句話,那些認為“日本人民善良、友好”的中國人是否還得為他辯護,說他只是到部隊後才變成一個蔑視中國,讚揚“聖戰”的人?
最後,我們來看看日本人民是怎樣歡慶勝利的。珍珠港事件後,日本舉國上下熱烈地進行了慶祝活動。東京、大阪、橫濱、京都和奈良等地連續三天三夜遊行慶祝。人們奔走相告,交相讚頌,全國沉浸在一片歡慶的海洋之中。在皇居二重橋外參拜的人群如山如海,絡繹不絕。男人們手舉膏藥旗高呼:“天皇陛下萬歲!”甚至婦女也身著盛裝,前來祝賀,向皇宮深深鞠躬。這是一幅日本人民擁護日本侵略戰爭的絕好畫照。
在二次大戰末,美國有一個人的話很生動地說明了日本人民是擁護日本的侵略戰爭的。這個人名叫埃德溫。;萊頓,是一位畢生從事日本人心理學研究的教授。當時,美國要給日本投放原子彈,但此時的美國海軍上將尼米茲卻很是疑惑,因為在他看來,投放原子彈是非常不道德的,但是,如果不投原子彈,又難於使具有濃厚武士道精神和大和民族精神的日本人投降,因而,他便去問埃德溫。;萊頓教授。這位教授說:“將軍閣下,在當今的日本,只有天皇有權使日本人停止戰爭,但即使對他來說,停戰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如果他讓日本所有的婦女都剪去頭髮,或者叫國民們倒立起來,用手走路,他們都將照辦不誤。甚至如果他命令所有的男人都割去睪丸,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從命。但是命令軍隊放下武器,卻又是另一回事。”於是,尼米茲打消了猶豫,決定投原子彈。這位教授的話說明,日本天皇的權威是極大的,但即使他仍難以讓日本人投降。可見日本人是擁護戰爭的。自然,日本人民也是擁護戰爭的。(後來的事證明了這位教授的話:裕仁宣佈投降前,遭到激烈反對)
二戰時逃到美國的德國著名作家艾米爾。;路德維希在其著作《德國人:一個雙重歷史的國家》中談及二戰時說:“……但是所有這些陳述,都沒有涉及德國人民應當負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