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6部分

到底什麼時候改成建康的,反正不是在東晉就是西晉的那幾年,西晉有個皇帝就叫司馬鄴,就是上面提到的最後一個西晉的傀儡皇帝,他剛好死去,是他死前就改名呢還是元皇帝登基以後改名避諱?也就在這幾年中吧,司馬鄴是在313年被幾個大臣擁戴才做了幾年長安城主,為什麼不是在洛陽呢?因為八王之亂之後,迎來的是五胡亂華,中原陷落,一部分皇族逃向長安,而八王內鬥引起的硝煙並沒有結束,所以戰火接著燒到長安。元皇帝要避諱那也是因為要繼承西晉大統,這是皇朝的規則,他到底避諱不避諱,反正建康就是叫做建康了,也不叫石頭城,還有要稱作建鄴的,那是後來的事情。

東海王作為參加西晉內鬥最後一個死去的司馬家族八大王中的王爺,當時琅琊王氏大家族中的王衍是東海王的心腹,在東海王的指令下,他不僅是委託王家同族的人陪著司馬睿南渡到建康,還委託一個王家的人到荊州做刺史。這位荊州刺史是王衍的弟弟王澄,那時候,王衍這個王家和王羲之前輩的王家同樣是琅琊人士,而琅琊王家的族人很多,王衍這個王家和東海王司馬越是一批人物,到了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再度是王家輔佐司馬家族。王家的人物很多,扯關係現代人很不容易扯清楚。但是王衍王澄按照輩分來說,是王敦的爺爺輩份的人物,王澄年紀比王敦雖然大,可是沒有大到爺爺和孫兒的差別,王澄成為江陵派的代表人物,而應思遠在江陵中的軍權就是王澄提拔任命的。東海王身邊的王衍後來被趙國姓石的石勒給殺掉,而王澄則被王敦殺掉。王衍死於五胡亂華中,王澄則死於與王敦在爭奪江陵的權力場中。

建康朝廷在即位前後,自然要組織超過江陵派的文武班子,建康有需要派出文武的時候,建康就組建了江西派出來,不僅江西派,還有江蘇派浙江派安徽派等等,各自勢力大小不一。古代的派系就是這樣多的很,不像今天只有一個,這是有沒有皇帝的區別。

到了應思遠和陶侃走上政治舞臺的時候,王澄雖然死了,可是江陵這裡仍然有很多的南渡過來的人,江陵的人心,一部分跟著應思遠這樣,忠於建康朝廷,有應思遠在朝廷裡呼應著,還有一部分則與王敦的派系爭奪著,一時間暗流洶湧政治格局就像西晉朝廷裡八王之亂之前的情景一樣。

江陵希望支援朝廷的人當然也希望甘卓反對王敦,甘卓左右為難,給陶侃也發出信件去了,一夥兒又帶兵前往江夏郡,在武昌這裡,甘卓已經變得神志不清,他一夥兒偏向朝廷一夥兒偏向王敦,可是他想兩邊討好,就沒有已經遠在廣州的陶侃那樣好應付了,陶侃畢竟去得遠而甘卓則深處險境,已經處於政治漩渦的激流中心難以把持。

朝廷裡制止了兵變,王敦一夥兒被逐一處理,但是王敦本人已經病重,王敦手下也不是吃素的,處理過程中,聽到已經撤兵回到襄陽的甘卓,被朝廷升職。朝廷裡這一手也是來陰險,甘卓晉升梁州和荊州兩州的軍事,看來還是甘卓給朝廷和司馬家族表了忠心,荊州江陵的各類人物繼續觀望。甘卓自己能夠控制的軍隊回到襄陽城,但是襄陽城裡就連襄陽太守都是王敦的心腹,王敦這一夥眼看就要完蛋,這襄陽太守心裡一黑,就在襄陽城外利用甘卓釣魚的時候暗殺了甘卓,然後自己逃掉了。

甘卓雖然知道自己要防備王敦的人,可是他一接到朝廷升官的聖旨就大意起來,這襄陽太守也故意裝出希望不被王敦牽連的意思來,甘卓這時候以為自己應該不用神志不清了,所以他覺得自己已經十分正常,對太守的防備就降低到了最低的警戒等級。誰叫他喜歡釣魚,甘卓的手下參謀衛士等也是沒有都跟著來釣魚,但是在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