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向京師回報,以便早些脫身回國。此時掌握朝政的宗翰和宗乾等人也意識到以金國現在的力量根本無法奪回所失之地,而大宋卻可以隨時向他們發動進攻,於是同意暫以實際控制線劃界,雙方不得擅自越線。
宗翰也沒有忘記老夥計完顏希尹,可是用一個皇帝去換他又覺得有些虧,於是提出以宋軍讓出大靈河以東潭州、利州和建州三州之地為代價換回趙桓。趙仁將結果報與皇帝,趙檉和朝中的幾個宰執商議後以為,那三州之地孤懸河外,補給防守都十分困難,即能換回趙桓免除後患,又可以提高聲望士氣,妥協一下也是值得的。
但是就在趙檉準備‘委曲求全’的時候,平州又傳來訊息,完顏亶否決了以趙桓交換完顏希尹的提議。連線被耍了兩遭的趙檉大怒,下令終止兩國和議,驅逐金國使團,命沿邊各軍嚴控邊界,斷絕與金國的一切官民聯絡,水軍開到遼東沿海封鎖海岸,不準金國片板下水。
向高句麗、西夏、吐蕃及回紇各國遣使,警告這些國家不準與金國有任何貿易往來,如有違反,大宋將驅逐其商隊,終止一切貿易,視其為敵國,不排除採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與此同時,趙檉令尚書省向全國各州縣釋出通告,揭露女真人‘假和平,真備戰’的陰謀,其亡我之心不死的野心,號召全**民提高警惕做好戰爭準備,反擊金國的入侵,再次表明皇帝北伐女真,迎回遼王的決心。
大宋一系列的措施開始實施,完成了對金國的軍事和經濟封鎖,使其本已十分困難的經濟雪上加霜,戰爭潛力被再一次削弱。而趙檉並沒有發動戰爭,而是像一隻豹子一樣潛伏在獵物旁邊,靜待完顏亶的改革實施,冷眼看著金國內亂再起,然後給予其致命一擊。
大宋在北邊逐漸平靜之時,南部卻風雲迭起。大理國東川郡的東川部、建昌府沙麻部和石城郡的彌磨部反對高氏專權和壓迫,打起了清君側的旗號,以東川郡為根據地聯合周邊各部發動起義,欲脫離大理國自治。因為這三地緊靠大宋邊界,為了防止戰火燒入大宋,皇帝命令成都路和潼川路駐軍向邊界靠攏,以防有變…
第二百三十章 都是錢鬧的
當年段思平立國之初借兵於東方黑爨、松爨三十七蠻部。三十七部除落恐、溪處、思陀、鐵容等少部分為和蠻等民族外,其餘均是滇東、滇東北、滇中、滇南及黔西的烏蠻。由於大理政權“其成功實賴東方諸蠻”,故於建國之初“皆頒賜寶貝,大行封賞”,減免徭役。這些被封的烏蠻貴族都是“世官世祿,管土管民”的大、小封建領主。
後期由於大理國主的懦弱和邊疆各民族經濟文化的進步,獨立意識的增強,而統治階層內部派系林立,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地方勢力做大以至於左右王權,地方的離心力也就逐漸的增大了,這一切使得大理最高統治者實際控制的地盤比名義上的轄區要小得多。
大理政權周邊許多所屬地區在政治、經濟乃至軍事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導致地方勢力強大的部落擁兵自重常侵佔鄰近各族人民土地以擴張自己的領地和勢力範圍,及至自立為國。這些地方自治政權的紛紛興起,必然嚴重動搖了大理國的統治根基,不穩定因素日益膨脹,一有風吹草動便會引發動亂…
這次動亂真正的起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錢。大理國七分山三分田,農業收入有限,好在手工業比較發達,又曾經是絲綢之路的一部分,靠著茶馬古道能有些收入,但是這些錢大部分都落入了朝廷和大部族的手中。其他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