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猜忌,可代善還是開口了,支援多爾袞,一方面代善認為,這是符合大清國規矩的,另外一個方面,也是因為代善在遼東的低調,打動了代善,遭遇重創的代善,心思早就改變了,不爭權奪利,為了大清國的利益,敢於說一些真話。
支援多爾袞的還有濟爾哈朗,多鐸的陣亡,令濟爾哈朗異常的愧疚和自責,因為海州防禦局勢的緊張,濟爾哈朗無法回到瀋陽去,只能夠堅守,但在寫給皇太極的信函裡面,濟爾哈朗支援多爾袞兼任鑲白旗旗主,至於說濟爾哈朗的心思,大家都是明白的,這是一種時候的補救,多爾袞與多鐸的關係最好,又是親兄弟,濟爾哈朗支援了多爾袞,等於是給予了多鐸最大程度上面的補償。
掌管滿八旗的諸多旗主,除開皇太極和豪格還沒有表態,代善與濟爾哈朗都表態了,到了這一步,事情其實有了眉目,不過大家都清楚,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太極的手裡。
至於說阿濟格,沒有誰提到,大家也清楚,阿濟格根本沒有資格出任鑲白旗的旗主,不說其他的,到目前為止,阿濟格還是郡王,旗主至少應該是親王的身份,可從阿濟格的表現來看,想成為親王,幾乎沒有可能性。
這一切的動態,多爾袞都是清楚的,要說他在瀋陽還是有很大勢力的,儘管說豪格成為了皇太子,可在瀋陽的影響力,不一定強過多爾袞,滿人權貴就是有這樣的認識,後金自成立以來,就是在無數次的廝殺之中走過來的,滿人權貴相信強者,崇拜強者,努爾哈赤與皇太極,都是強者之中的強者,大家當然是佩服和服氣的,豪格與多爾袞同樣是強者,大家也是佩服的,只要豪格還沒有成為大清國的皇帝,就不能夠說是大清國最為強悍的人。
這一次,多爾袞非常低調,從不張揚,一些滿人權貴,想著到府邸去拜訪,也算是安慰多爾袞,但多爾袞一律都不見面,非常時刻,他肯定是要剋制自身的情緒,免得引起了皇太極與豪格的懷疑,前面已經有過類似的教訓,不能夠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要說從內心深處來看,多爾袞並不想篡位,成為大清國的皇帝,只要能夠真正的掌握權力,讓大清國更加的強盛,做不做皇帝都是那樣,可多爾袞明白,皇帝掌握了生殺大權,能夠調動各方面的力量,來對付某一個人,或者是某一個集團,從這方面來說,多爾袞必須要積攢足夠的權力,這種權力,大到足以讓皇帝不敢輕易的動手。
在大清國,真正掌握權力的辦法,就是掌握軍隊。
大清國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還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年的征伐,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可能征服中原,未來還說不清楚,如此的情況下,多爾袞更不會想著去謀求什麼皇位了。
多爾袞知道自身的缺陷,那就是與豪格的關係不好,不管怎麼說,豪格都是皇太子,是大清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自己還是應該保持必要的尊重的,可多爾袞內心不舒服,就是不想巴結豪格,從能力方面來說,豪格的確比不上多爾袞。
這次回到瀋陽,豪格唯獨去拜訪了豪格。
這是多爾袞難得的改變,也是經過了長時間思考之後,做出來的決定,豪格早就參與到朝政之中了,能夠做出來不少的決定,這樣的情況下,多爾袞是不是能夠兼任鑲白旗的旗主,豪格有著很大的發言權,多爾袞是能夠準確認識到這方面問題的,面子和權力,孰輕孰重,他能夠分的清楚。
那一次的拜訪,效果肯定是很不錯的,僅僅過了兩天的時間,皇太極就召集眾人到崇政殿,準備商議防禦部署的事宜,而鑲白旗旗主的歸屬,是防禦部署之中,無法避開的話題,也是肯定需要決定下來的事情。
多爾袞滿懷希望,他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即或是皇太極有所顧忌,可在如今的情況下,恐怕也只能夠讓自己兼任鑲白旗的旗主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