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行動圍繞著流感和流感剋星而展開。
衛生局的領導,帶人去領館送醫送藥,書寫了中外友好的主旋律,隨行的還有好幾位電視臺和日報社的記者。
速效感冒片,也隨著廣播和電視,迅速為廣大的滬江市民所熟知,因而爭相購買。
那傢伙,比搶副食品還兇呢。
可惜的是,呂小龍帶來的兩提包貨,那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在療效得到確認之後,衛生局也展現了應有的力度,直接安排飛機空運過來,畢竟疾病不等人。
幾十萬盒速效感冒片,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就銷售一空。
肆虐滬江的大流感,就被這麼一種小藥片,輕輕鬆鬆擊退。
一時間,速效感冒片名聲大噪,訂購的電話,在夾皮溝製藥廠,從早響到晚。
連帶著,其它幾種製藥廠獨立研發的藥物,也都被訂購一空。
而米國領事館透過滬江政府,輾轉贈送的錦旗,更是懸掛在製藥廠的陳列室裡,成為兩國友誼的見證。
但是實際上,這面錦旗的意義更為重大,因為它在那些外國人對中醫中藥的誤解和壁壘中,硬生生撬開了一道縫隙。
至於這面錦旗的來歷,劉青山當然不會說,是他攛掇著威爾遜給送的。
事實上,這也確實是領事館想要表達謝意,本來是想捐贈給製藥廠一筆研發資金的,數目是二萬美金。
老外就喜歡這麼幹,不過這點錢,劉青山還真有點瞧不上眼,於是就跟他們商量一下:
既然是在華夏,那就按照當地的規矩辦,送錦旗吧。
結果還真就忽悠得老外去訂做了錦旗,而且還不是一面,好幾個國家的領館都送了。
在當下,許多國家的領館,都盯著米國領館呢,小弟當然要跟著大哥。
看到米國領館這邊竟然訂購藥物,而且也確實挺有效,於是也都跟著效仿。
送錦旗這事,還真不是起鬨,確實是發自內心的感謝。
或許在當時的華夏,感冒什麼的,那就是小毛病,實在沒藥的話,挺挺也就過去了。
可是對歐美人來說,流感那可不是小病兒,以米國為例,在八十年代,平均每年死於流感的人數是四萬多。
這個數字,確實挺嚇人。
而放眼全球,則是三十萬到五十萬人,誰還敢說流感是小毛病?
既然這種華夏出產的感冒用藥這麼有效,其中一些比較有心眼的老外,還買了十多盒速效感冒片,準備歸國的時候帶回去,國外更是經常爆發大流感的,這叫有備無患。
就這樣,劉青山已經悄然把種子播撒下去。
他堅信:只要有種子,早晚有一天會生根發芽的。
而老百姓議論最多的,還是夾皮溝製藥公司:以前也沒聽過還有這麼一個製藥廠啊?
很快就有報紙幫著民眾解惑:原來這個夾皮溝製藥廠,就是著名的十萬元村,夾皮溝建立的。
人們終於把這兩個夾皮溝聯絡到一起:難怪能成為十萬元村呢,連製藥廠都有。
反過來再琢磨一下:十萬元村生產的藥,當然是好藥!
事情就是這麼神奇,劉青山給製藥廠準備的廣告,還沒等到在電視裡開播呢,製藥廠就已經聲名鵲起,效果比廣告還強呢。
搞得賀敏都打電話向劉青山詢問:那廣告還播不播?
製作廣告,其實花不了多少錢,主要是電視臺播放廣告的費用比較多,今年又比去年提升了不少,黃金時段,已經將近百萬。
既然拍了,那就播吧,不過也不用非得搶好時段,一般的就成,這個比較便宜。
正好趁熱打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