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頭戴一頂沖天冠,腰束一條碧玉帶,身穿一領飛龍舞鳳赭黃袍,足踏一雙雲頭繡口無憂履,手執一柄列鬥羅星白玉圭。面如東嶽長生帝,形似文昌開化君,正是一副帝王像。
唐僧開口道:“不知道你是哪國帝王,怎地如此打扮?”
雖然以唐僧的真實身份,不用給帝王行禮,但是也不好讓他再站著,便請他入座。
那人見唐三藏如此,便知道他不凡,心中地把握也大了許多。坐定後,朝唐三藏開口道:“長老,我本是此國國君,當初我創邦立國,立國號為烏雞國,事情便發生在五年前,我烏雞國年年乾旱,寸草不生,百姓很多都餓死了,我十分著急。”
唐僧聽了,開口道:“陛下,古人有云,國正天心順。想必是你不慈恤萬民,上天藉機警示於你。你只要開了倉庫,賑濟黎民;悔過前非,行善舉,放赦了那些被冤枉之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順風調。”
那國王道:“這些我當然都做過。可是我把國庫中錢糧用盡,停了大臣的俸祿,我每天也只吃一點稀飯,學大禹王與百姓同甘共苦,每天還要沐浴齋戒,晝夜焚香祈禱天降甘露。但天卻毫無反映,只幹得河枯井涸。正都在危急之時|Qī|shu|ωang|,忽然鍾南山來了一個有道全真,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先見我文武百官,後又來見朕,朕當即請他登壇祈禱,果然有應,只見令牌響處,頃刻間大雨滂沱。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說久旱不能潤澤,又多下了二寸。朕見他如此為民,就與他八拜為交,以兄弟稱之。”
唐僧聽了,開口道:“久旱逢甘霖,此乃大喜也,有此道人相助,陛下烏雞國以後定然風挑雨順。”
烏雞國國王道:“朕當時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每天與他同寢同食,這樣過了兩年。只記得那天又遇著陽春天氣,紅杏夭桃,開花綻蕊,家家士女,處處王孫,俱去遊春賞玩。朕與那道人遊玩至此寺,到了後花園,忽行到八角琉璃井邊,不知他拋下些什麼物件,井中有萬道金光。哄朕到井邊看甚麼寶貝,他陡起兇心,撲通的把朕推下井內,將石板蓋住井口,擁上泥土,移一株芭蕉栽在上面。可憐我啊,已死去三年,成了個落井傷生的冤死鬼!”
“陛下,既然那道人殺了你,為何過了三年了你的大臣、嬪妃、後人都沒有發現你遇害了?”唐三藏問道,其實故事他早就知道了,但這西遊已經有些改變,他也想知道,這一難,到底是什麼地方變了,這樣才好做一些安排,省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那妖人道法高深,他害死我後,變成我的模樣,奪我江山,佔我嬪妃,我那文武大臣、後宮嬪妃乃是肉眼凡胎,如何識得奸人?”烏雞國國王說道。
“你可知那道人的底細?”唐僧問道。
烏雞國國王答道:“朕不知。”
“那你死後,可曾入了閻王殿?聽聞那六道輪迴救苦天尊,大慈大悲,你可去想他求救。再說你終究是一國之主,有天庭護持,到了陰間告他一狀,不論是何方神仙,都不能置之不理的。”唐僧道。
“唉,長老有所不知啊,那妖道本事了得,我卻出不得著莊園,否則被他發現,只有死路一條,哪裡還有機會向閻王各方告狀?如果不是那井裡的龍王護持,我早已經是魂飛魄散了。剛死之時,不知道有天數加持,那妖道也拿我無法,只知道夜夜悲慼,錯過了時機吶……”烏雞國國王說道。
“原來如此!”唐僧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隨即又問道:“那你又如何知道來找我地?”
烏雞國的國王聽了,解釋道:“師父,我這一點冤魂,怎敢上你的門來?山門前有那護法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緊隨鞍馬。我剛才卻才被夜遊神一陣神風,把我送進來,他說我三年水災該滿,叫我來拜謁師父。他說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