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皇心情無比舒暢。
那幾年,自楚國暗中發展,強盛起來,他們有了不臣之心之後,即便每年還按時納貢,但態度已經不甚恭敬了。
甚至,前兩年,來的時候,還特意帶了難題,想來為難燕朝的官員和才子們,好落一落燕朝的面子。
說的好聽,是交流一番,實際上呢,就是因為他們自以為羽翼豐滿了,便開始囂張了,已經不將燕朝放在眼裡了。
不然,他們哪裡敢帶什麼難題來為難燕朝。
不信你看這滿朝的使者,都是恭恭敬敬的獻上禮物,哪裡有人,敢帶什麼難題過來?
而就在今年,不,是去年,楚國想挑起戰事,卻被燕朝打的節節敗退,馬上就要失去半壁江山。
如今楚國使者再次來到燕朝,態度之恭敬,讓燕皇覺得,太揚眉吐氣了。
燕皇心中暗爽,表面上不動聲色,說道:“平身。
如今燕楚大戰,不知楚國使者,此時來到燕朝,意欲如何?”
燕皇非常直白的就詢問了出來,並不拐彎抹角。
本來尉無量還打算先說點兒好聽的,拍拍燕皇的馬屁,先把他拍的舒爽了,然後再談事情,有可能會比較順利。
沒想到燕皇根本不給他拍馬屁的機會,直接就給詢問了出來。
既然如此,那說些別的也是無意義。
於是,尉無量直接說道:“回燕皇陛下,尉無量此番前來,是奉我國國君之命,來獻上求和書,請燕皇陛下過目。”
尉無量一邊說,一邊將取出了一塊封裝好的絹布,雙手獻上。
聽聞尉無量這麼說,殿中頓時譁然:這楚國,果然是來求和的。
看來燕朝太強大,打的他們撐不住了。
尉無量心中一嘆,其實他也不想這麼當眾直白的說出來,這無疑是讓楚國極為沒有面子的事情。
可事到如今,能保住國家就不錯了,哪裡還能遮遮掩掩的顧及面子呢。
楚國當時挑起戰勝的時候,也萬萬沒有想到,燕朝居然如此厲害。
尤其是他們的那種炸藥,威力實在太大了。
若是早知燕朝有此物,那他們絕對會乖乖的繼續納貢,絕對不敢有二心啊。
如今後悔也是晚了。
曹德下來,從尉無量的手中拿過了那求和書,呈現給了皇帝。
皇帝開啟求和書,淡淡的掃了一眼。
心中只感覺,痛快,真的是太痛快了。
這幾十年來,都沒有這麼痛快過。
這比二十多年前,燕朝大敗楚國的時候還要舒爽。
二十多年前,兩國的戰鬥,已經拖了無數年,雖然楚國敗了,但也是因為楚國當年遭遇連年大旱,導致民不聊生,國庫空虛。
內憂外患之下,連軍餉都拿不出來了,所以才會失敗求和,願意納貢。
而當年,燕朝其實也已經差點被戰爭拖垮了。
楚國一敗,願意求和納貢,燕朝就忙不迭的答應了。
當時燕朝,也是沒有別的選擇。
就算不想答應也沒有辦法,因為若是再戰下去,燕朝國庫也空虛,就要拿不出軍餉了。
但凡楚國要是能再拖上一陣子,那麼就算他們不求和納貢,燕朝也堅持不下去了。
所以雖然燕朝一直以來都號稱是二十多年前大敗楚國。
實際上,燕皇自己知道,當時的情況到底是怎樣。
燕朝根本就不能算是大勝。
而現在呢,楚國同樣是求和,但燕朝卻跟二十多年前那次不同。
這一次,燕朝兵力強盛,國庫充盈,可以說,主動權完全掌握在了燕朝的手中。
燕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