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8章 “神毫小科普”

這扎什倫布寺、意為“吉祥須彌寺”,全名為“扎什倫布白吉德欽曲唐結勒南巴傑瓦林”,意為“吉祥須彌聚福殊勝諸方州”,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南的尼色日山下,藏語意為“吉祥須彌山”,始建於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其後多有擴建修繕。

扎什倫布寺佔地15萬平方米,僧侶房舍57間,所有殿宇房屋共3600間,其建築融合了藏區傳統建築特色和佛教的特點,藏族傳統工藝和建築特點,將藏傳佛教的佛法藝術,班禪靈塔的莊嚴、肅穆,表現得較好。

而扎什倫布寺與拉薩的“三大寺”噶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在扎什倫布寺中,大經堂是與寺廟共生的最早建築之一,是整個寺院僧人打坐誦經的主要場所。整個大殿面積達到600多平方米,大經堂內壁四周,在牆壁上密密麻麻地掏鑿出上千壁龕,內部供奉如來佛祖,天王羅漢、各種飛天神女、菩薩造像。整座大殿內部矗立著48根紅木圓柱,託舉著巨大的房梁,房樑上垂掛著道道經幡,在室內隨著窗外吹進的涼風徐徐飄動。

大殿正中供奉著班禪在此講經解惑時的寶座,數百年間一直在此停留。在大經堂左側,有一大佛堂。走進殿中,一尊11米高的彌勒佛像坐臥其中,成為大佛殿最醒目的室內陳設。在大佛殿右側供奉著兩米多高銅製白度母佛像。

大佛堂內部地面以雪山特有的片岩鋪就。大經堂與大佛殿屋頂以傳統藏式宮殿形式設計,從中摻雜了中原宮殿飛簷斗拱特徵,屋頂瓦片以閃亮的金黃色鎏金覆蓋。在扎什倫布寺內有一座專門供奉清朝皇帝賞賜物品的殿堂,甲納拉康佛堂,其譯註為漢佛堂。

整座大殿內陳設考究,內部珍藏著歷代皇帝向班禪贈送的各種佛教器物,經書手諭,冊封官印和珠寶玉器。與漢佛堂緊緊相連的是一座規模較小的偏殿,明清時期朝廷對班禪進行冊封時,朝廷使臣與班禪進行秘密會晤就在此殿中進行。

殿中現儲存許多皇帝手諭和大幅畫像。在正面牆上,懸掛著乾隆身穿袈裟,收轉法輪的畫像,下面是皇帝冊封時供奉的牌位。

然而強巴佛殿,是扎什倫布寺裡比較宏大的殿宇建築,因殿內有一尊高近30米的強巴大銅佛而著稱。強巴佛殿上下分為蓮花殿、胸部殿、面部殿和冠部殿五層,從大殿攀登到頂層,共有木梯105階。

整個建築牆體以條石壘砌而成,條石之間搭配協調縫隙緊密,底部面積862米,隨著層數而逐漸收攏。底下兩層樓面內有迴廊環繞,每層的四角各鑄有銅獅一尊,整體碩大,威武雄壯有力。強巴佛自底層起,直至五層,面南、背北,以端莊姿態俯視整個殿宇,其高262米,肩寬115米,耳長22米,僅眉宇間鑲飾的大小鑽石就有32顆,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有1400多顆。

整體結構和諧自然,造型優美生動,是巨型雕塑中難得的精品。此尊大佛耗時四年,共耗費黃金6700兩,銅23萬多斤,佛像面部以各種珍貴寶石鑲嵌,因強巴佛為掌管未來生死之佛,所以在藏區,強巴佛在藏民心中地位尊貴。

釋頌南捷大殿總面積為1933平方米,高度為3525米。這座大殿建築格局與其他靈塔殿不同,所採用的建築材料為鋼筋水泥框架結構,用花崗石砌成,殿牆厚度達183米,能防禦八級地震。整體以藏族宗教風格為主題,借鑑各個歷史時期建築特色,大殿主體以紅色棕色組成,塔頂以藏族屋頂與宗教佛塔形式組合而成,上面鎏金鍍銀。

整個靈塔高1155米,整體表面鑲金包銀,靈塔共有三層結構,下層擺放著藏區農牧產品和各種珍貴玉器寶石。中層擺放著藏傳佛教格魯派佛經著作,以及歷代班禪學法心得體會筆記。歷史傳承的古代貝葉經,金字經書。

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