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電影!”
“西雅圖郵報”與之針鋒相對,不僅打出了零分的終極差評,而且還在評論之中如此說到,“這是一部深入靈魂的災難,一無是處、枯燥乏味、糟糕透頂。觀看這部作品,簡直就是對精神的折磨。”
一個將其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相提並論,上升到了影史經典的高度;一個卻將其貶低進塵土裡,從外表到內裡都批判得一無可取。如此極端的反差讓人根本反應不過來,將影評人們嫉惡如仇、不吝語言、情感極致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幾乎讓人產生了一種“這是私人恩怨”的錯覺,難道蘭斯得罪了某些媒體?
如此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的景象,讓人措手不及。一如“波士頓環球報”的調侃,彷佛所有媒體集體達到高/潮了一般,爭前恐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立場,然後團結一致,開始攻擊對方。
如此精彩的媒體對壘,著實難得一見,恍惚之間讓人產生一種暑期檔從四月第一週就開始的錯覺。
不僅僅是報紙,就連電影專業而雜誌的評論也都紛紛大馬金刀地表明瞭各自的立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彷佛傳統西部電影裡的生死決鬥一般,堅定不移地堅持自我觀點,將這場你死我活的決鬥執行下去。
“電影評論”的柯克同樣以滿分一百分宣告了封頂讚譽,一句話評論更是簡單粗暴,“我愛它。或者,換一種方式來說,我愛它!我愛它!我愛它!我熱愛電影的每一部分,我熱愛每一個華麗的、噁心的、令人反胃的、令人噴血的誇張而又藝術風格化的畫面。”
“電影威脅”的零分依舊將這種兩極分化的格局延續了下去,他們的評論簡潔有力,“毋庸置疑,這是一部視覺盛宴,但,它卻沒有任何故事性可言,而且始終伴隨著對胃部的巨大壓力,觀影過程讓人無法愉快。”
兩份電影專業雜誌也寸步不讓地表明瞭自己的立場,不僅沒有給出答案,反而讓觀眾的困惑進一步糾纏在了一起。,就連一向秉持著公正嚴肅的“洛杉磯時報”和“紐約時報”也順勢加入了這場紛爭之中,更是引發了影響深遠的爭議。
作為東西兩岸各自的領軍人物,“洛杉磯時報”和“紐約時報”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它們對於兩岸文化、輿論、影響的滲透力也是其他媒體所無法企及的。這一次,這兩家報紙也都各自擺明了立場,讓讀者們陷入了真正左右為難的窘境。
“洛杉磯時報”的零分顯得觸目驚心,而他們的評論也強有力地佐證了這一點,“‘罪惡之城’是一部缺乏人性思考的電影,它缺少了‘低俗小說’的豐富,也缺少了‘低俗小說’的人性。在整部電影裡都缺少了一個貫徹始終的核心思想,只是一堆由色彩、燈光和刺激元素堆砌起來的色/情畫報。施特雷洛試圖模仿塔倫蒂諾,但顯然二者根本不在同一檔次上。”
“紐約時報”的一百分同樣令人亢奮,他們的電影評論也一改此前的保守姿態,送上了所有讚譽之詞,“‘罪惡之城’在視覺效果上做出了令人戰慄、令人恐慌、令人興奮的全新嘗試,繼‘借刀殺人’之後,又一次打破了人們的固定思維,將商業電影的藝術效果提升到了全新高度;同時,‘罪惡之城’在人性探索上給予了發人深省、餘韻深遠、真實可信的挖掘探討,將施特雷洛對於人性弱點的思辨推到了全新層次,賦予電影更加深刻的含義。‘罪惡之城’就是一部肆無忌憚、觸目驚心的社會寫照。”
不是七十分或者六十分這樣可好可壞的中間值,而是一百分和零分這樣沒有迴旋餘地、也沒有商量空間、更沒有留下後路的決斷,斬釘截鐵地宣告了自己的態度,斬斷一切其他的可能性,如此姿態本身就已經讓人驚愕連連了。更何況,這還不僅僅是一兩家媒體而已。
“罪惡之城”首映式結束之後,引發了四十家媒體第一時間釋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