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置於自己設計的“普羅克魯斯特斯之床”上了。

在美國生活期間,我在院子裡種了許多花草樹木。不過我發現,相同的種子種到相同的土壤裡,長出的幼苗卻各不相同。但不管哪一種種子,只有當小苗長到一定高度後才有可能成活,如果小苗無法達到這個高度那麼它就失去了繼續生長的機會。在好位置紮根的種子要比其他種子長得快些。同一種樹,有的樹枝很多,修整時需要將多餘的樹枝剪掉;而有些樹的樹枝很少,只是一個勁往上長,修整時應儘量剪斷其頂部的枝芽,促進其枝葉橫向發展。另外,施肥也不可採取同一標準,需要根據花草樹木的生長速度和生長狀態分別對待。種植花草樹木尚且需要根據每株植物的具體情況進行護理、修整,更何況是教育人呢?因此,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不可以籠統地套用現成理論,必須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我的三個孩子在幼年時期並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像大多數孩子一樣,他們度過了一個平凡的兒童時代。但是,他們的性格卻有著天壤之別。愛麗絲性格活潑,具備領導能力,但缺乏藝術細胞;彼得性格內向,卻善於操縱機器,在科學領域很有天分;南希有出眾的藝術感覺,書法和邏輯思維與眾不同。

三個孩子的特點各不相同,我在教育他們的時候自然要因材施教。作為母親,每時每刻都需要有冷靜的判斷力和堅定的意志。

我認為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並沒有遵循什麼理論原則,而是憑著一個母親所固有的本性和直覺。當然,這並不是對一些普遍理論的全盤否定,從這些理論中吸取一些適用於自己情況的知識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學習這些理論學說的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是說,在學習他人經驗的同時,要具備一定的判斷力,分清哪些內容適用於自己的孩子,哪些內容不適用於自己的孩子。

要注意孩子的變化

“彼得孕期未滿就出生了,是一個早產兒,他比別的孩子反應稍微慢一些,你對他一定要有耐心。”這是結婚後丈夫叮囑我的話。當時,彼得剛上小學,做起事來比姐姐和妹妹還小心,無論做什麼都不是很積極。

但是有一天,他忽然發起脾氣來。這令我們十分驚訝,於是把他送到醫院接受檢查。醫生的話聽起來令人很沮喪,他說彼得小時候心理受過打擊,導致精神上受到了創傷。

從那時開始,我為如何教育彼得感到非常苦惱。兩個女兒已經按照我的想法從細微的生活習慣上開始一點一點地發生轉變,而且生活都已步入了正軌,但是彼得卻始終不能融入其中。因此,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的判斷出了問題。

在長時間的苦悶之後,我開始不斷地對彼得進行觀察。但令我苦惱的是,一直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直到有一天,發生在廚房中的一件小事改變了我對彼得的看法。當時我在廚房裡整理餐具,彼得站在一旁認真地看我做事。當我從櫥櫃的高層將餐具拿出來的時候,彼得突然問我:“媽媽,為什麼將重的碗放在那麼高的地方呢?把輕的放在高處,把重的碗放在您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不是更好嗎?”

怎麼能說他是個先天不足的孩子呢?他的觀察力不是很敏銳嗎?

而就在那不久之後,我對彼得又有了新的發現。一次放學後,我看到孩子們在房間的地板上聚精會神地玩著什麼遊戲,我問他們在幹什麼時,他們回答說在玩一個彼得發明的遊戲。

“彼得,你是怎麼發明這個遊戲的?”

“媽媽,您知道我喜歡看科幻小說,前不久我讀了一本科幻小說,我從小說中得到啟發於是發明了這個遊戲。媽媽您不和我們一起玩嗎?”

丈夫經常為彼得沉浸於空想的科幻小說而感到擔憂,但我卻從中發現了彼得與眾不同的一面,我覺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