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碑文, 通常是陰文正字,而雕版印刷的文字則是陽文反字。
如果要拓印石碑, 就要在紙上蘸墨。到此處的雕版印刷, 則是往木板上刷墨。
這種“雕版印刷”的技術十分簡單,許多人看過一遍之後, 很快也就學會了。
腦子學會, 手會不會另說。
儘管還沒有開始嘗試, 但也可以預料到,簡單的過程中,興許還會遇到一些小麻煩。
而在這個時候, 影片也轉化為天音敘述。
【雕版印刷術是一種偉大的創造, 同樣的文字內容只需要雕一次木板, 便能夠印出許多部, 比起手寫快上不知多少倍。五代與宋元時期, 雕版印刷術全面繁榮。當時一版可以印幾百部、甚至幾千部的書,極大地推動了文化的傳播。】
【然而, 這樣的刻版費時費工,存放又佔空間, 還會因為變形、蟲蛀而損壞。倘若發現錯別字, 經常還需要重新刻版。如果是印量少的書, 則更加不划算。而且每印一種書,都要雕一次木板,這樣耗費的人工還是很多。】
范蠡、子貢、墨子、魯班等人,聽到這裡各自暗暗驚訝:這樣還費時費工?
耗費的人工很多???
他們沉思半晌,默默回想自己時空裡的“手抄”速度,不禁兩行熱淚。居然還有更省時省力的?
劉徹與嬴政,也是眸中一亮。
後人不愧是後人,在省時省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肯定還有更加高效神速的方法。
那應該便是“活字印刷術”吧?!
這些人都想到這裡,腦海裡也隨之飄過先前的圖案,那是一個個刻有文字的小方塊。
回想起來,那些文字也是凸出來的“陽文”。
果然,天幕上的畫面,轉化為與他們腦海裡的十分相似的圖片,也就是文字小方塊。
那些文字小方塊的材質,看起來並不像是木頭的質地,似乎更像是一種泥制的。
在圖片的右邊,浮現出“活字印刷術”的字樣。
【宋代慶曆年間,畢昇發明了一種膠泥活字印刷術。這種方法是用膠泥刻字,一個字刻一個印,然後用火燒之,讓膠泥變得堅固。沈括的《夢溪筆談》就有記載:“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
【燒製好膠泥之後,準備一塊鐵板,在鐵板上鋪一層松香、蠟與紙灰合成的粘合劑。然後將刻有文字的膠泥依次排放。等到粘合劑冷卻,就用平板將字面壓平,讓刻字膠泥在鐵板上固定住。最後便是如同雕版那樣,開始印刷了。】
魯班連連讚歎,豎起大拇指:妙啊!
這樣的活字製版,可以隨時拆版、拼版,這些刻有文字的膠泥,甚至還可以重複使用。
不僅如此,肯定也更加利於儲存。
比起雕版印刷術,這樣的活字印刷術,確實是更好、更妙,更上一層樓!
范蠡與子貢也禁不住點贊:絕了。
不錯!太好了!他們還覺得,自己可以同時準備兩塊鐵板,一塊付印,一塊排版。
如此輪流排印,便更加高效!!
孔子欣喜地點點頭,他之前還在想,有些書的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