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漢密爾頓、謝樂爾伯克、瑞克佈德舒聯合編著的傳記,記載了貝瑟尼的成長、鉅變、生活的種種變化、心路歷程、迴歸大海、重上衝浪賽場。
早在她的事情傳開,受到廣泛的媒體關注,成為全美的英雄人物後,她的傳記電影就有了開端。
那時候,貝瑟尼的好友尚蒂利的父親德奇霍夫施泰特爾擔任她家的媒體經理,之後負責電影專案的製片,有過一些進展,最後都沒有成事,直到現在還在籌集著投資。
之所以不順利,是因為兩個主要問題,第一,那本傳記寫得很爛。
“一本簡單的流水賬”,這是它得到的評價之一,說得很對。貝瑟尼的故事是那麼鼓舞人心,卻沒有變為美妙文字,你讓一個14歲的運動型少女去寫書?葉惟問過妮娜有沒有興趣寫個自傳,她喊了聲“殺了我吧!”
《靈魂衝浪》一大部分是少女的青春情懷,其它是紀錄事情的始末,而且沒什麼真情實感,因為他們家是虔誠的基督徒,盡把心路說得很簡單:把自己交給耶穌基督,他給了我們信心和勇氣,讓我們繼續追求信念,他拯救了我們。
硬生生把一個真實故事寫得像個虛假的傳教故事。這樣的傳記,既無法引起人興趣,又難以改編成好的電影劇本。
葉惟覺得真實情況肯定不是這樣,這根本不符合常人的心態,彷徨掙扎呢?
最近他對貝瑟妮家進行了一番私下采訪,坦誠說將直接影響他接不接手這個專案,他們才忸忸怩怩的透露了更多。原來那段艱難日子裡,他們家有懷疑過自己的基督信仰,認為上帝很不公平,當媒體關注了,他們也不懂如何應對,一度非常煩惱……
而貝瑟妮也終於坦言,最沮喪時,她感覺自己好醜,沒了一隻手,男生們會怎麼看待她?她甚至想過當時被鯊魚吃掉算了。
“viy,你真的覺得我很美嗎?”她忐忑的問。
“如果不是我有女朋友,我早就追求你了。你要明白,愛你的人,會看到你的左手,會願意成為你的左手。”
這才對!這才是正常人!葉惟取得這些材料後,才對這個故事、“貝瑟尼”這個人物真正感興趣起來。
另一個主要問題,以霍夫施泰特爾為首的製片團隊太不專業,包括貝瑟尼等這些人,偏偏他們一定要參與。
葉惟十分理解他們,這些人就像他父親那樣是一群心懷電影夢的人,要拍自己的電影?他們很想參與到這件事情之中。
卻正因為這樣,事情很容易被他們搞砸,甚至尚蒂利都興奮地告訴他一些她的影片設想,而她是個活躍在法國的戲劇演員,她老爸也是個戲劇演員,都沒什麼名氣,他們並不懂怎麼製作電影。
有霍夫施泰特爾這麼個製片人,片商們怎麼敢輕易投資,預算還要是上千萬,而**製片籌資運氣不好是要花上些年頭的。
現在他們希望葉惟加入,他的意思很清楚,自己加入就要是第一製片人、第一編劇和導演,他們可以參與,但專業的事給專業的人做,至於他們期望的影片主題“上帝考驗我們,又救贖了我們”,可以,因為故事就這樣,但之前的掙扎都要表達。
他們在考慮,不想有半點冒犯上帝。
葉惟也在考慮,一,這些人不太配合,這很糟糕,他需要更多的真實動人的材料去改編,他們卻總喜歡給些說得很輕鬆、一切歸功於上帝的基督徒式假材料;二,他向羅伯茨說了這個專案,她第一句話是“不好!”
青春甜美小女生,堅強不屈運動女生,首先這是兩回事。
然後,儘管感人勵志,可是讓艾瑪的第一個經典銀幕形象是個獨臂女孩?這會有壞影響,這不是最好的選擇。
《流浪狗之家》,把“布魯斯”由哥哥改為弟弟,讓艾瑪做個甜心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