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喝道:太子及齊王謀逆,今已伏誅,從者繳械免罪。叛賊既死,爾等尚為何人拼命耶!
說畢,將兩顆首級挑於長矛,遍示眾軍。
東宮及齊王府兵看見,果是主人首級,於是頓失鬥志,迅速潰散。薛萬徹見大勢已去,便率數十餘騎,衝出都城長安,逃入終南山中。
馮立在玄武門激戰良久,殺死敬君弘,便對部下說道:可略報太子殿下矣。
於是棄兵回馬,落荒而逃。
李世民大獲全勝,下令打掃戰場,自引諸將來問宮門守衛道:天子何在?
宮衛答說:在宮內海池船中。
李世民不敢入見,命尉遲恭以保衛天子為名,帶兵入宮。尉遲恭披甲持矛,徑入宮中,直至高祖所在座船。
高祖大驚問道:作亂者誰?愛卿因何到此?
尉遲恭答道:太子與齊王作亂,秦王起兵誅之。因恐驚動陛下,故派臣入內警衛。
高祖聞言流淚,對裴寂等近臣說道:不料今竟出現此事!卿等以為如何?
裴寂未答,蕭瑀及陳叔達奏道:建成與元吉本未參與舉兵反隋大謀,又無甚戰功,卻嫉秦王功高,共同策劃奸謀。今秦王討誅,天下歸心。陛下不如便立秦王為太子,並將國事委之,則天下太平。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高祖嘆道:卿言甚善,此固我素來心願。
於是便書敕令,交付尉遲敬德,命各軍皆受秦王處置。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自尉遲恭手中接過天子敕令,自東面登閣門以出,向玄武門眾軍宣佈敕令,由是宮內安定。
高祖又遣黃門侍郎裴寂前往東宮,勸諭原李建成麾下將士,眾軍亦都棄職而散。
於是高祖命召秦王以入,撫慰道:朕近日昏憒,幾生曾母投杼之惑,我兒休怪。
李世民跪倒在地,伏在高祖胸前,號啕大哭良久,不能止息。
畫外音:玄武門之變中,東宮太子及齊王諸子大損。太子李建成諸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齊王李元吉諸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都被殘忍殺害,並在宗室名冊上除名。傳說自此之後,李世民恐懼兄弟及其諸子鬼魂前來索命,即派尉遲恭與秦叔寶擔任門前守衛。其後更命繪製兩人畫像掛在門口,成為後世門神由來。
當天下午申時,高祖頒下詔書,宣佈大赦天下,叛逆罪名只加給李建成與李元吉二人,對其餘部黨羽,一概不加追究。朝中各項事務,任憑秦王處置。
次日,馮立與謝叔方自動入宮,叩闕負罪。薛萬徹躲藏起來,李世民命其兄薛萬鈞尋而招之,薛萬徹終出,自來投首。
李世民嘆道:諸公都能忠於所奉之主,乃義士也。皆都赦免,官復原職。
唐高祖乃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頒詔書:即日起,軍國各項事務無論大小,全部委託太子處理決定,然後報朕可也。任命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與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與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恭為左衛率,程知節為右衛率,秦叔寶為左武衛大將軍,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太子洗馬。
鏡頭轉換,按下京城,復說北邊。
玄武門兵變之前,高祖李淵詔命胞弟廬江王李瑗擔任幽州都督,接替羅藝職務,以右領軍將軍王君廓為副佐之,擁重兵十萬於北邊,以拒突厥。
太子李建成圖謀剷除秦王,曾暗中與叔父李瑗交結,書信來往密切。建成死後,唐高祖頒詔派遣通事舍人崔敦禮為使,前往幽州,徵召李瑗入京。
李瑗聞訊心中恐慌,擔心事有不測,便與王君廓商議。
王君廓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