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山和司馬躍見久攻不下,無奈之下只得率領所屬人馬悻悻然空手而歸。
待到次日清晨,劉文昌見昨日進攻未能奏效,便果斷換上樑懷秦和白念週二人統領軍隊前往關前挑戰。可即便如此,那王三平依舊不為所動,死死守住關口,堅拒出戰。實際上,劉文昌此番調兵遣將並非真心想要強行攻城略地,只不過是想透過這種方式不停地更換將領輪番前去叫陣,以此來擾亂敵方視聽,讓敵軍摸不清己方真實意圖。於是乎,雙方就在這般看似緊張卻實則有驚無險的局面下僵持對峙著,誰也不敢輕易打破這份微妙的平衡。
卻說趙點水領著五千兵馬星夜離開大鄣山營地,一夜急行軍,次日清晨就到了績溪縣,只見縣城城頭遍插旌旗,都是聖兵旗號,但城頭上士兵寥寥無幾,一看就是虛張聲勢。趙點水立即發起攻擊,守城的聖兵總計也就二百來人,為首的只是一個無名小頭目,當他看到城外黑壓壓一大片都是官兵,早已嚇得魂飛魄散,一溜煙從西門逃脫了,趙點水的兵馬輕鬆進入績溪縣城。他下令在城頭換上大宋官兵旗幟,並安撫百姓。官兵的迴歸,百姓們奔走相告,訊息很快就傳了出去,躲藏起來的官員們也陸續回來,衙門逐步恢復正常理政。趙點水派了五百士兵由一名裨將率領留下來幫助知縣恢復秩序,自己帶著大隊人馬南下歙州去了。
趙點水率大軍一路南下,歙州城中的守軍聽聞績溪已失,軍心大亂。歙州本來就只有區區五百人守把,守將也只是一名方紅山的心腹隨從,本欲堅守不出,但看到官兵人數眾多,也擔心堅守不住,內心非常慌亂,但見士兵們更加人心惶惶,哪裡還有什麼戰鬥力可言,知道難以抵禦,但又怕對不起方紅山,仍然猶豫不決。
而趙點水兵臨城下後,並未急於攻城,反而讓人向城內射進勸降書,承諾只要投降,絕不追究過往,這歙州守將猶豫再三,一方面害怕朝廷懲處,一方面又擔心抵抗只會帶來無謂傷亡。正在此時,城中一些士紳紛紛前來勸說守將投降,言及百姓苦戰事已久。守將長嘆一聲,最終決定開城投降。
趙點水率領大軍順利地進駐了歙州城。進城之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處理那些投降的賊兵。對於那些願意留下來當兵的賊兵,趙點水讓人將他們一一登記造冊,並編入自己的軍隊;而對於那些不願從軍的,則慷慨地予以釋放,讓他們各自歸家謀生。
緊接著,趙點水又釋出了一則告示,向城中的百姓宣告這一喜訊,並呼籲那些在戰亂中逃散和躲藏起來的官吏儘快回到衙門,共同參與整頓城中因賊兵肆虐而變得雜亂無章的各項事務。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官吏響應號召,紛紛迴歸崗位。
待到大部分官員都已歸位之後,趙點水這才有了喘息之機。他開始有條不紊地調遣兵力,派遣那些投降過來計程車兵分散前往尚未收復的休寧、黟縣、祁門以及婺源等地。這些士兵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遊說當地的守軍。
他們要將一個令人振奮的訊息傳遞給那些守城計程車兵:方紅山等一眾匪首如今已被官軍圍困於大鄣山中,插翅難逃,用不了多久便可將其一舉擒獲。趙點水承諾,只要守城計程車兵們能夠放下手中的武器,選擇投降,那麼過往之事一概不予追究;但倘若有人執迷不悟,繼續負隅頑抗到底,那便只有死路一條!
事實上,這些守兵原本就因為與大部隊失去聯絡而倍感孤立無援,整日裡提心吊膽,生怕哪天官兵突然殺至城下。更何況,負責守城的將領大多名不見經傳,根本沒什麼威望可言。當他們聽聞這個訊息後,心中更是惶恐不安,唯恐一旦被官軍捉拿,將會遭受嚴厲的懲處。於是乎,絕大部分守將未戰先怯,早早地便腳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當派往各地計程車兵回來報告訊息後,趙點水擔心出現異常情況,他每個縣都派了五百名士兵由一個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