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地盤內的官員任命只需自己點頭認可,不受王命排程。成為有名無實的獨立王國。
直到一個強勢皇帝宣宗劉適再次出現。他決心重振中央權威,果斷削藩。使龍國在外貌上仍是大一統局面。但宣宗皇帝並不滿意,一系列的國策偏重於收復失地,影響後世最為浩大的一項工程在他的宣告下開始動工。宣宗皇帝為解決北方供應糧食的暢通,便於調兵北上抵抗北厥人入侵,準備擴土邊疆,決意開鑿一條橫貫帝國南北的人工運河。一旦運河竣工,就可加強對遼、淮、甘、越、茂五州的控制。
工程規模艱鉅其中既要溝通海河、江河,還要建造眾多港口碼頭。工程動用了千萬民眾開挖河渠。由於宣宗皇帝希望工程能在他有生之年實現,下達限期完工的聖旨。巴結逢迎的各級官吏惟恐不能完成使命,亦動輒使用刑杖棍棒對河工進行毒打,還規定勞工不得從事挖掘河務勞作以外的一切活動。不準回家耕種就連溫飽也要自己解決。整個工程使役丁死者達十去四五,民怨沸騰。
這一工程為帝國分裂埋下了後患。前後歷時四年凝聚無數人血淚汗水生命的大運河終於如期完工。帝國積攢起來的財富也同時耗盡。宣宗皇帝興高采烈,真沒有想到工程能如期完工。他希望實現第二大願望,仍不忘出征*北厥人。不顧財賦枯竭,向各州徵集壯丁、役夫、軍馬、糧餉,極大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剛剛經歷了修大運河還未恢復元氣的民眾,已然無法生存還要交納沉重的賦稅。
宣宗皇帝一心只為了他的政績,根本不理會民怨。派出的徵收使變本加厲搜刮民脂民膏終於激起了民變。逃避徭役的民眾紛紛相聚為盜,穗朝九州就有八州出現了大批流民組成的群盜。群盜之中王雄、賈元真、徐文舉、周凱等領導的漁民獵戶組成了一支最為壯大的義軍。宣宗皇帝同時安排了二殿下劉政領兵出征遼州。兵部侍郎揚玄素征討各州盜匪。
劉政所率精銳衛士三十餘萬死傷八萬精兵的情況下趕走了北厥人得到了遼州全境。宣宗皇帝一時高興將遼州封給劉政作為封地,並賜予王爵。另一方面楊玄素為征剿統領,手裡只有四萬雜兵,但透過招撫離間義軍,採用狗咬狗戰術,利誘威逼各個擊破的方法也平息了*。為帝國收復了被佔領的大小縣城郡城州府八十餘座。回朝後進爵高陽伯,官升兵部尚書加平章政事進入了帝國中樞。
起初遼王對楊玄素用兵方略十分佩服,有心接納於他。但在諸多大政上楊玄素與遼王政見不合,加上反對宣宗改立太子,劉政對楊玄素列入了死敵。
仁宗劉興邦繼位後感念楊玄素等老臣的忠義保全,升楊玄素當了右丞相,重用了一批受到宣宗打壓計程車族顯貴穩定了士族,控制了朝政。仁宗在位的七年時間逐步疏導流民盜匪,不記前罪獎勵耕種。派使團出訪遠至西漠,南域。與新濟、百羅、扶桑等國建交。和北厥人也建立了市貿和平共處。總算恢復了一絲盛世氣象。
與帝位擦肩而過的遼王劉政,野心不死多有僭越,編練了一支私軍。被人告發到仁宗面前,然而寬厚的仁宗竟袒護道:“朕與遼王是兄弟,遼王向來鋪張了些。決不會做出背祖裂宗的事”。有些大臣犯了罪仁宗也進行赦免。在他在位期間還廢止了死刑,這在封建王朝中是一種巨大進步。
仁宗皇帝雖緩和了宣宗朝時期帶來的社會矛盾,但由於他過於迂腐寬厚,加上喜酒好色,整個官場貪汙腐朽,奢侈荒淫的生活越加嚴重。加劇了士族割據勢力的抬頭。本已被消滅的義軍又死灰復燃。仁宗逝世後造成了遼王公然裂土分疆自立為帝的結局。
仁宗劉興邦死前朝廷內外各種危機已經浮出水面,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內鬥,兵變及災害接踵而至。他為了避免發生暴動,減免了受災州縣的賦稅並對部分地方永不加賦,但地方官員失去了經濟來源,中央財政入不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