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數枝,把火箭的藥線總連在一起,由龍頭下部一個孔中引出。又在龍身下而前後各傾斜裝著兩個大火箭筒,把它們的藥線也總連在一起,更把龍腹內裝神機火匍的總藥線連在前邊兩個火箭簡的底部。這樣水戰之時,火龍箭可離水三四尺燃火,即飛水面二三里去遠,如火龍出於江面,專門用於燒燬敵軍船隻。
當年萬曆平倭時,日本水師全部進入露梁海之後,明朝大將鄧子龍率領俞家軍切斷日本水師後路,朝鮮將領李舜臣率領朝鮮水師襲擊日軍艦隊側翼,明提督陳璘在海戰開始後全力支援,而日軍統帥島津義弘卻不戀戰,全速駛離露梁海,意圖穿越貓島,但是他不知道明軍在貓島埋設水雷,不得已只能返回露梁海決一死戰。此戰中,明軍水師大量使用火箭“火龍出水”,經過激烈戰鬥,中朝聯軍擊毀日本軍艦400餘艘,一萬多日軍陣亡。日軍統帥島津義弘逃跑,日軍精銳第五軍全軍覆沒。
現在,當年曾重創日本艦隊的“火龍出水”再次於海陽水寨海域出現,一支支火箭如火龍般向安南水師船隻射去,令得安南水師潰不成軍。一些悍不畏死的安南水師青壯將領見戰事已敗,索性命令戰船加速嚮明軍船隻猛衝過去,想與明軍同歸於盡。可是他們卻絕望的發現,明軍根本不給他們靠近的機會。先前吃過安南人火攻虧的明軍如何再會大意,發現有安南戰船過來,立即炮火齊轟,火龍猛射,如若仍未擊毀安南戰船,便立即轉向調離,憑藉遠高於安南戰船的速度將“自殺式”攻擊的安南戰船甩脫,然後再次用密集炮火猛轟對方,直至將對方打入海底。
海上,不少安南士兵落入水中,嚎叫哭喊著,有的拼命往岸邊游去,有的則抓著木板在海上嚮明軍求救,結果明軍的戰船靠上來後,上面的明軍根本不放繩子拉他們上去,反而在上面拿火銃射他們。一些明軍戰船在擊毀或焚燒了安南船隻後,轉而在海上來回賓士,哪裡水面落水的安南兵多,他們就往哪裡衝去,根本沒有救人舉動。
海上鏖戰時,太平軍第十一鎮在遠征軍副都督、鎮將盧光祖的指揮下已經成功登上海灘。安南軍隊沒有想到明軍水師竟然運載了這麼多步兵前來,且第一次看到水師竟然可以運兵來搶灘登陸,所以守軍很是驚訝,匆忙間,上面山上的炮臺都沒來得及將炮口轉向。
此刻,無論是遠征軍都督趙自強,還是水師統制官吳遠,都已將目光從海口內的海陽水寨方向移向十一鎮登陸的東山方向。他們已將奪取安南軍隊守衛的東山炮臺視為了現在的進攻重點。
守衛東山炮臺的是安南軍隊的一支精兵,人數約有兩千餘人,另外還有相同人數的義勇,都是居住在附近的百姓和漁民。東山炮臺上有三十多門大炮,守將為鄭氏宗親鄭華,此人於歷次對南方阮氏作戰都是身先士卒,英勇頑強,所以深受士兵愛戴。加上安南軍民又是守土保家衛國,因而戰鬥打的格外激烈。(未完待續。)
第六百七十四章 明人欺我百年
東山炮臺的位置要比西山炮臺更重要,因為它是海陽水寨的門戶。守住東山炮臺,海上明軍打得再兇,終是站不住腳,可若東山炮臺失守,那海陽水寨就危險了。
東山保衛戰打響後,守將鄭華始終堅守崗位,指揮所部和義勇擊退了太平軍第十一鎮組織的兩次進攻,始終未能讓明軍越過東山炮臺直取海陽水寨。氣得海上觀戰的趙自強大罵盧光祖和十一鎮無能,還是吳遠給說了句公道話,說陸鎮弟兄們都是第一次乘船出海,這些日子來在海上顛簸的實在不輕,這剛下船人還沒適應就匆匆投入戰鬥,以往的戰力能發揮兩三成就算不錯了。且再等等,反正安南水師已經完蛋,這東山炮臺守得再兇,難不成還真能擋住大軍腳步不�